还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 他拯救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 “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个故事里的小男孩认为每个生物都是需要保护的,而小鱼十分难受,它也渴望别人来帮助它。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敏感的、独特的。孩子在意的,大人们未必会发现。

记得学校刚发班牌那天,为了方便家长接孩子,放晚学时领队的学生要举着牌子走到校门口。学生刚在教室门前排好队,我便从教室里拿出牌子(说实话牌子是不锈钢做的,让低年级孩子举着还挺沉的),刚走到队伍前面,孩子们就一个个举起了手,口里不断喊着:“我!我!我!”我当时还觉得奇怪,孩子们到底想干吗。问了其中的一个学生,才明白原来他们一个个争着要举牌子。其实牌子完全可以指定由中队长举着,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争着举牌子的那一幕了。

也许在大人眼中不就举个牌子嘛,那么沉,不举就不举呗!但是我发现这个学生在乎。因此,我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牌子轮流举。从那以后,每次放晚学我都发现举牌子的学生腰杆最直,昂着挺胸,走得最认真,别提有多神气,大概他想以最精神的一面代表班级展示给大家吧。轮到个头最小的并且身体不太好的那位女生时,我问了一句:“你可以吗?”她自信地对我说:“我可以的!”

其实学生在乎的,作为教师的我也要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