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姑娘本该9点入睡,但临睡前,我被她激情澎湃的“演讲”迷倒。

我想,倘若我好心地提醒她入睡时间已到,恐怕她也会听话地入睡,但我没有。我很享受她给我讲述故事的过程,也很庆幸她愿意跟我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是作为“家长”最好的身份,把我当成是伙伴、知己,而不仅仅是妈妈。

姑娘手脚并用、神采飞扬地给我讲述了今天“搬书” 的故事,画面感十足,对她以“小个头 大号召”的行动力和领导力所折服。我听得忘记了时间,一下子就到了9点半,姑娘又伴随着故事入睡了。感谢马修,陪伴了姑娘12个年头,【马修为你讲故事】是一个中国人在新西兰的公众号,周一到周五是讲中外经典,周末两天是分享英语小故事(全免费),这么多年,培养了姑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真好!原来坚持真的会有意想不到发生呦~

躺在床上,回忆与姑娘相伴的日子,少有鸡飞狗跳,大多是开怀大笑,大概是形成了一种相互理解的姐妹模式。想起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果真教育是从倾听开始的。身为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孩子,却让窒息的教育方式毁了孩子的自信、自尊。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同事接到儿子班主任电话,大概内容就是孩子上课说话了,而且是和身后的女孩子说话。挂完电话,同事立刻变脸,说:“晚上又少不了挨揍了!”我赶紧接过话茬:“你不要激动!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几次接触,我觉得她儿子不至于不分轻重)她问我:“难不成他上课讲话还有理了!”我说:“上课讲话肯定不对,但也要了解他这次讲话的动机。”第二天,我看她脸色,应该昨晚斗争没有太激烈,果然她对我说:“还好你让我在幼儿园消了火,不然昨晚又不知道咋整呢!”闲聊之中,是后面的女生戳他,他转头时发现了一道错题,指出来了,被老师认为是说话了。

你看,在我们生活中常常有很多被误解,身为家长或是老师一定要积极倾听、有效沟通。注意谈话的氛围和交流方式,学会转换角色,时常相互陪伴!比如此刻,我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姑娘在一旁写写划划,各自安好。姑娘成绩并不拔尖,但在我心中,良好的性格远比她的成绩更有魅力。

苏格拉底说:“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希望在她的叛逆期到来之前,我能更好地修炼自己,设身处地地倾听,耳朵在这儿,心在这儿,情感也在这儿。

(补写昨晚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