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意中走进一条古老的小巷。
只听到一群孩子骑自行车时银铃般的笑声,那么清脆动听。几个孩子的妈妈一边笑着聊着天,一边满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好像每个孩子都是每个母亲一生最杰出的艺术品。几乎每个门前都有一只慵懒的猫和狗,被阳光抚摸得昏昏然。屋顶上的炊烟也陆续升起,依然是记忆中的老巷风情,给我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突然看到老爹那个做糖画一做就是几十年的人。他的糖画的艺术感与美味是浸润了我们这些街巷孩子的整个童年的。那种甜味与心中的欢喜是我永远也无法忘却的。我赶紧走上前,想让老爹为我做一个糖画。老爹的糖画是随机的,有一个转盘,五元一次。转到哪个老爹就画哪个。转盘是老爹自制的,上面画着十二生肖,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我随手转了转,就转到了龙。小的时候,要是转到了龙。那是很了不得的,拿着糖画,逢人就夸,总会赢得一群孩子羡慕的目光。
"转到了龙呀,小姑娘的运气不错呀!"老爹一边说着一边便要开始作画了。老爹的糖画永远是现做的,不管多忙,他都不会用一个现成做好的来糊弄。老爹知道我们这些孩子最享受的不仅是甜味,还有老爹做糖化的过程。只见他用小圆勺舀起铜盆里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或提,或顿,或放,或收,速度飞快,一气呵成。别看老爹平时总是笑嘻嘻的,可是做到糖画时却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似乎把每一个糖画都做得惟妙惟肖就是他的使命。一个威风凛凛的游龙很快就在大理石板上显现出来。待定型后,便用糖稀在糖画上点两个点,将竹签先朝上一贴,铲刀一铲,就拿起来了。这手艺看上去容易,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那糖料是经过火加温后溶开的,一旦冷却,糖稀便凝固了,所以你的动作不一气呵成,那是不会成功的。 "这么多年了,您还在这里做糖画吗?”看着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的飞龙,我好奇地问道。
“当然做了,孩子们喜欢,我也喜欢呢!老一辈的手艺到我们这边可不能失传了呀!”
“这么多年了,您还卖五元啊!”
″是啊,我卖这个又不是为了赚钱,就是给孩子们尝尝的。人老了,手艺还是要做下去的。”
听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惊叹了:所谓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指老爹吗?一门手艺坚守几十年,兢兢业业。其实在这个镇上卖糖画的也不少,但他们大都是商业化的,不过是在景区里早早地做好各种糖画卖给来往的游客。在我看来,那样的糖画是没有灵魂的,那样的甜是不能甜到心坎儿的。老爹的糖画都各具神态,即使是同一只猴子,老爹也绝不画出同一个模样。或搔首弄姿,或倒数蜻蜓,信手捏来,与那些模板般的糖画简直不是一是档次。能把这样单调乏味的事做得独具匠心,也唯有老爹了。这样一种执着的工匠精神,又怎能不触动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