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让自己不断成长

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更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玩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读了这样的一段话之后就在思考,关键是给这类学生选择怎样的书?一是找相关的科普读物,二是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书?我想作为我们这边的学生科读的是《趣味阅读》,以及小学数学报中的相关文章,而这一类的书要让学生提前读,增强学生的兴趣或者是带着问题进课堂。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尚有如此之利,何况是其他学生呢?所以,阅读、多阅读是每个人都必须的,也是有利的。

阅读好了,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一个人学会了思考和提问自然就学会了学习,因为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也像这次学习中两位专家都重点强调了阅读,我想阅读应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升华。

张翼文老师这一节课让我学到了如何将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之间很好的连接起来,如何正确把握“中间地带”,这里的已知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那我的思考是在上这一节课之前,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已有所了解,还有的学生对则部分内容无认知,那么这样的课堂该如何展开?我想这一现象是在所难免的,每一节课几乎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听了两位专家的课,我觉得他们 的理解就是先不着急喊已经知道的学生去讲,而是让他们等一等,让不知道的人去说,他们等着补充和总结,不然他们一开始就把已经知道的说出来,别人不仅听不懂,更会搞得一头雾水。而储冬升老师所讲的问题驱动法,是锻炼学生和老师的一种学习模式,其中最关键的是阅读,不仅学生要阅读、老师也要阅读。有时考的是学生的能力,更是老师的能力与智慧。问题驱动法就是在关键处提一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应有学生来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做好的体现,只有学会了提问,才会学会学习),如果学生实在提不出来则由老师提出。学生提问题的水平也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不管怎样的一种手段,都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