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最怕读书,每次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就感觉一阵头晕目眩,昏昏欲睡。直到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
九岁那年,我上三年级。我的语文老师姓李,刚从泰兴调过来,他很特别,跟其他语文老师不一样。生日那天,李老师送了一本书给我,扉页上亲笔写着这样一句话:“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祝生日快乐!”还要求我看完后和他分享欣赏到怎样的风景。我听了后,慌了神儿,因为我从小到现在还没有正儿八经地看完过一本书,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次挑战。
刚开始,我拿起书,没看几页,就昏昏欲睡,眼睛一闭上就睁不开,即使睁开了,没过多久又合上了。于是我索性把书合起来,明天再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当老师问我有没有把书看完时,我吓得满头大汗。要知道,那本书我才看了一半,看是看了,但脑海中还是一片空白。
老师微笑着嘱咐我回家继续看,并教给我读书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看书时,要随手把好词好句圈画出来,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看完之后,要回忆一下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还可以把有意思的故事情节讲给邻居小伙伴听,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给爸爸妈妈。
我记住老师的方法,每天坚持使用,果然效果明显。老师提了几个问题检验我的阅读效果,我都能对答如流。老师很开心,又挑选了几本新书借给我看。
清晨沐浴着朝阳,李老师总是声情并茂地带领着我们诵读古诗,我们沉浸在诗歌美妙的意境中。课堂前五分钟他让我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中午,不再枯燥地刷题,大家可以自由地从书架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静静地阅读。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他创作的博文分享给我们听,当我们得知自己是他的第一批读者,而且还要做出评价,大家都听得格外认真。他还经常向我们发起挑战,比谁写的文章多。渐渐地,我似乎不那么讨厌读书了。
就这样,我每天坚持读书,思考,也收获了很多。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办法总比困难多。读了《皇帝的新装》,我知道了做人要诚实;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解开了心中很多的小谜团。
读书,让我足不出户,穿越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知晓天下事。读书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现在的我,再也不用爸爸妈妈催促我看书了。相反,他们伤脑筋的是如何劝说我不要看书,早点睡觉。
有一次半夜十一点多,我听到窗外雪花飞舞的沙沙声,突然来了灵感,于是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写起了作文。妈妈怎么劝,我也不听,只好陪我一起欣赏雪景。写完作文,我又仔细修改了几遍,当天晚上就发给了李老师。
第二天,李老师就把这件事当作先进事迹,在班上宣讲了。我还得到了一张表扬信。更让人高兴的是,没过多久,我的这篇作文竟然在《姜堰日报·教育周刊》上发表了出来,教育微信公众号上也同步发表了,我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老师和同学们都疯狂地转发,收获了很多点赞和好评。一时间,我成了全校闻名的小作家,在校园读书节上,我被评为“悦读小院士”。前不久,在泰州科技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科技征文竞赛中我又获得三等奖。
在文学的道路上,我是一只毛毛虫,正在不断地匍匐前行,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破茧成蝶,在浩瀚的天空中留下我的美丽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