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于我来说,除去关帝庙与鹳雀楼,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有那里的司机,准确的说,是运城的出租车司机。

运城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讲故事,我姑且做出这样的概括,最起码我遇见的两位就是这样,称呼他俩为司机甲和司机乙吧。

司机甲是我在机场遇见的。出了机场大楼,甲从等候区的椅子上猛然站起身,朝我挥舞双手,满脸笑容,热情洋溢,那模样就像专程来接我的老朋友一样,令人好感顿生。跟随到车前,甲麻利的放好我的行李,发动汽车,沿着匝道汇入车流。

“第一次来运城?”我本想点个头,转念一想人家这么热情点头好像没有礼貌,就“嗯!”了一声,这一声答应,话匣子便打开了,只不过打开的话匣子不是我的,而是甲的。

甲开始兴高采烈地向我介绍运城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哪些景点必须要去,哪些小吃一定要尝尝。甲不愧是本地人,讲得头头是道,而且非常有参考价值,比我提前做的一些攻略要详尽很多。

讲着讲着,话题不知怎的就转到了昨天晚上在车站发生的斗殴,事件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位出租车司机。甲虽然并不在场,但他的讲述显然是偏袒于出租车司机这方的。梳理好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甲就开始了代入式讲述。先是讲如果他是那位司机,他的出手会更狠,手段会更多,从如何解决并处理好善后问题一直讲到怎样改变跑出租车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现状。

然后话锋一转,如果那位司机是他,那这个斗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的,从他的家庭相处邻里相处之道一直讲到如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甚至让战争无从而争。

下车时他说“唠叨了一路,让你见笑了。”我说“哪里,没有,你说得很有道理。”到酒店安顿下来之后,我拿出游玩攻略想做些补充,可是脑子里记住的只有甲讲的故事和他的长篇大论,之前的全都不记得了。

乙跟甲略有不同,甲是故事加思考,乙是纯故事。但从精彩程度上来讲,乙要胜于甲。

司机乙是前往关帝庙时遇见的。半百年纪,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见识颇广。上车后三言两语就知道了我们是汉族,故事张口就来。

情节比较长,主线是他的弟弟(汉族)爱上了一位回族的姑娘,两人彼此死心塌地。奈何女方家里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各种刁难,各种棒打,流过泪,流过血。最终,两人成功地私奔了。

当乙讲到最终两人私奔了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他话语里的那种解脱,还有些道不明的东西,有点儿复杂。

我便在想,这个故事是否表面上在讲乙的弟弟,实际上就是乙,是借弟弟之名讲述自己。还是说乙当年也面对过类似弟弟这样的情况,他在思考如果当年那时再勇敢一点点,再坚持一点点,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下车时,乙说“祝你们开心!”我下意识地又开始思考,乙说的这句话表面上是祝我们在关帝庙玩得开心,深层次里是否有对爱情的忠告,或者是对人生一种思考。

同行的老赵喊我快点儿,要排队买票了。思考到这儿停住了,故事也就结束了。

还在继续往下读?都说了,故事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