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全”,发展人的自主性。基于此,本课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开放性、活动性和体验性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现,展开联想到整个事物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三、来自学生本身的动力不足。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是我在教学点拨上,调控不理想。课结束后,我就感觉到了,学生的观察体验不够深刻,有的学生没有机会去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课下,我让这些同学再来观察,有的学生却无动于衷。

  以上几点,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艺术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