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许多语文课,有些课随风而逝,有些课若隐若现,只有少数的课常在眼前,比如贾志敏老师的《母亲的鼓励》——

扎扎实实的字词学习、绘声绘色的课文朗读、恰到好处的练笔补白,学生学得投入,读得生动,写得精彩。谁也没想到,课末,贾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4年前,体检之后,医生平静地告诉我:‘贾老师,你患的是癌症。’听了医生的话,犹如五雷轰顶。顿时,天晕地转。

这以后,许多人给予我鼓励。

    医生说:‘这病不可怕,一要乐观开朗,二要按时服药,三要坚持锻炼,你再活510年没有问题。

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孙子说:‘爷爷,我没有钱给你买水果,但是,我可以每天给你快乐。’于是每天晚上,他都打来电话。

浙江的张老师,特地从杭州赶来安慰我。我则对他说:‘对不起,以后我不能去杭州上课了。’张老师热情地鼓励我:‘杭州的老师、学生都等着你给他们上课呢!’

    于是,在大家的鼓励下,我坚持着度过每一天。这一坚持,我又多活了三年零五个月……”

    全场沉寂,尔后,掌声如雷。很多人的眼眶都是湿润润的。

贾老师的课,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也震撼着每一位老师的灵魂!大家如此真切地感受着鼓励的力量,也这样清晰地触摸着教育的神奇!

回味贾老师的课堂,我不由想起于漪老师说过的话:“教课,就是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

    是的,我们的语文课,如果只有简单的知识传授,那一定缺少了什么;或者,我们的语文课,如果只有机械的能力训练,也一定缺少了什么;抑或,我们的语文课,如果逼仄到只有教材只剩考纲,那么,它缺少的就不是一点点了……

语文课,绝不该这样!

    语文课有的是语文。语文,总是跟志士仁人相连。好的老师,如同入戏很深的演员,用自己的灵魂去拥抱教材中的每一位作家、每一部经典。讲李白,那他就是李白,激情万丈、潇洒不羁;讲杜甫,那他就是杜甫,沉郁顿挫、面有忧色……

语文课上坐满了学生,这些正在拔节的葱翠的生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你说什么,你做什么,你今日给予情感的激荡、思想的启蒙与价值的传播,学生将来都会反馈给你。

    语文课上还站着老师,永远炽热,永远创新,而且永不满足。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生命涌动中,在登高远望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所以,语文课不能只教在课堂上,只教在课堂上就会随着你声波的流失而销声匿迹,就会随着你身影的离去而无影无踪。

    语文课,要教到学生身上,要教到学生心中。就像贾老师这样——用我们的生活诠释那些难懂的字词,语文课因此而温馨,具有足够的亲和力;用我们的经历激活每个深奥的事理,语文课因此而生动,具有无敌的感染力;用我们语言的灼热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炬,语文因此而激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站上讲台,就是你我的生命在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