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夹着书走进教室时,就是值日生上前来“启奏”,内容无非是“皇命未为(作业没完成)”“多方割据(桌椅摆放)”“国库亏空(粉笔没有了扫帚不见了....)”诸如此类的“朝廷要事”。而每次在“禀报”的重大“嫌疑人”里肯定都有小胖这个“名声显赫”的人物。每个班级里大概都会有个“小胖”这样的角色,只不过“罪行 ”或轻或重。

可是最近小胖变了,尽管他还是会在课堂上忍不住扭动身体,做作业的时候熬不住捯饬钢笔,听到一点动静就憋不住要探个究竟,写完作业从脸到胳膊都是墨水.......但整个人的精气神改变了。这种改变是从他再次搬坐到讲台边开始的。

小胖自打进班后已经是二度入“高堂”了,第一次我看他多动的状况有所改善就放其“归于山野”,谁曾想没多久又原态毕现。这一次又被请到了讲台旁,小胖并没有其他孩子那样满脸的不情愿,甚至还带着几分欢喜,这倒让我有了些许的疑惑。周五的课间数学老师与我交流小胖近来的学习状况,让我茅塞顿开。数学老师抱怨,小胖总是期盼着上语文课,所有空闲时间都在阅读课外书或者完成我布置的任务,连数学课上都不愿意将语文书塞到课桌里......我开玩笑回应“大概是我的魅力太大了吧。”其实我深知,这绝非是个好现象,甚至潜藏着不小的问题。是不是过去我忽视了这个孩子,把他和其他的“调皮鬼”笼统地归位了一类呢?课后找他聊了聊。小胖的话现在仍旧句句戳在我的心上。他说“我喜欢坐在讲台旁边,那样我觉得离你很近,我感觉你像我的妈妈。虽然我有妈妈,可是她一点儿也不理解我。我喜欢你把我当朋友相处,平等对待的感觉.......”这些话多么令人惭愧,我过去并没有太多地关注到他的内心世界,甚至任他为劳动委员也只是一时兴起想试试他的耐力,可是我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的眼里却被无限放大。尽管我很严厉,但仍被认为是第一个肯定他的人,被认为是理解他懂得他的人。我准备的台词一时间竟没法应答了,就跟他约定两人做好朋友,但前提是让自己各方面变得优秀。

小胖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他(她)不见得出众,也不一定调皮,不一定没有父母关爱,也不见得是留守儿童,但是他(她)也许就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肯定一点点的理解。而老师很有可能就能带着那束光照进他(她)的生命里。

当我听到小胖真挚恳切的话语时,除了惊讶之外还感到了熟悉。他那样的感受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也有过相同的体验。我很少去回忆自己的老师,不是他们的严苛让我至今畏惧,也不是时间的冲刷让我记忆淡化,只是自己眼下并不够好,总是觉得愧对了老师的教诲。我的这位语文老师如今依旧在教育系统中工作,但并未有机会再多蒙面。唯一一次是在一个重要的场合里,我几度鼓起勇气想上前打招呼还是放弃。我想,老师大约是不会记得我的。可我对他的记忆是日日如新。

五年级我由一个较小的村小转到一个较大的村小,一切都是新鲜的。校园里的玉兰花、松树,擦了无数次的窗玻璃,一年铲好两次的草的操场,上课和下课的铃声,像烟火一样升到空中的欢笑声......如今想来,每一样都是那么令人激动。过去村小的老师都是周围村子里的,大家的姓氏并无特殊,我还和好几个老师同村同姓。到了新学校新班级,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翟”字,真是又增添了几分新奇感。哦,这就是我的新老师-----翟老师。

回想起来,他那时应该三十岁左右吧,高大挺拔的身材,头发梳着左右开分,皮肤异常地白皙,根本不像乡下人风吹日晒后的颜色。他有一辆银白色的摩托车,那时算是很拉风的款式了。每次我都会把那车的颜色和他的肤色相联系,猜想如果一个皮肤黝黑的人肯定是万分不适合这车的。由此笃定,翟老师和他的车真是绝配。

翟老师的课总是那样地妙趣横生,但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在课堂之上发生过哪些趣事了,犹记得自己每节课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如果一个问题错过了,就会产生小小的沮丧。那是从前学习语文从没有过的积极性。他会在行道里一边走一边念,随着文气的起承转合,词句的抑扬顿挫,声音忽高忽低,让人身临其境。跟小胖一样有过小小的贪恋,希望一直上语文课,希望语文课一直上下去,希望自己的成绩更优异,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形成了良性循环,真正开启了我对语文的学习,对文学的热爱。

他很温和也很幽默,加上帅气英俊的外表,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下课的时候都愿意围着他。印象里似乎没有他发脾气的模样,一直是笑呵呵的,喜欢笑也喜欢逗我们笑。有一回夏日里午睡,我坐在讲台前第一排的位置,睡得太沉,下课铃和上课铃声我都没有听到。忽然胳膊一阵痒,睁开迷蒙的睡眼,看见他在我的小臂上画了一个小人儿,就是扎了两个辫子的我。我既为自己睡过头感到羞赧,又为老师画了个“我”感到开心。他就是这么一个富有童心的人,叫我们如何不喜爱呢?

我也像小胖一样,从翟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温暖,那种温暖像父亲似哥哥。因为自幼与父亲聚少离多,生活里唯一能感受到异性疼爱的就是年迈的爷爷。但爷爷不苟言笑,多数时候是静穆的。常年与母亲一起,母爱的琐碎与压力常常让人觉得不轻松。后来才慢慢明白,那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的烙印。不自信、胆怯、渴望被肯定被关爱,对异性有依恋。而一个风度翩翩的、性格温和的、博学多才的老师恰恰满足了情感萌发时的需要。那不是对异性的爱恋之情,而是为所缺失的感情寻找代偿。也正是那一束阳光透进来,才使得我性格上有了一些进步和突破。这是对一个幼稚的小孩“爱”的启蒙,这种爱是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文学的爱。这一系列的改变老师本人也许并未察觉到。

整个五年级的学习生活,大到每节语文课都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听讲,每次习作都争取标新立异、赢得老师赞许;小到观察翟老师的一举一动,和同学讨论他的穿着打扮,甚至模仿他的神情举止。那是记忆最深的一学年、最快乐的一学年,也是成绩进步最大的一学年。我们都曾是小胖,默默地暗暗地为自己寻找精神支柱。幸而,我所找寻的对象让我有了更好的发展,希望自己也能带给小胖这样的力量。

很久很久没有见到我的这位老师了,可能他早已把我忘记了,就在心中默默祝福吧。祝安,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