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监考总是要在考场上呆这么几个小时,说要时时紧盯学生,防其作弊实在愚不可及;欲拿来手机或报纸观看又不符规范,浑浑睡去更是不可饶恕。那么这长长的几个小时的监考做何动作才不至于有以上尴尬了。学生肯定是要去看的,哪怕只是看着他们。死盯是愚钝的,那么盯着学生且思考其他问题就显得轻松自在尽责而又不纠结了。
思考,思考些什么是每个监考各自精神观念的事,我无法知道。就这样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多是从底下的学生身上发现或发觉的。从学生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生活的或社会的或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其一,生活是个复杂的话题,从学生身上看去生活则该是他们的学习、学校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与在职工人的工作生活是相同的。我们常常认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是坐在教室中看看书,听听讲,写写作业,这些该是轻松而简单的事,他们对于这些事应该能够很好地去把握,并不要去发牢骚厌烦等等。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受的压力,所有的烦恼以及他们所能掌握的技能并不比成人的少。他们在十几年的学习历程中完成一系列能力的构建,一系列品格的锻造,倘若有个衡量标准,我们某些学生比某些成人优秀得不少。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学校生活看来,我们人类所要经历的真是千辛万苦,千难万难。
其二,从学生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社会规律。任何一个社会,它必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变化多端的。我们的社会的主体是人群。这样一个大的人群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在他们求学时就已初步成形。比如说来,大至一所高等学府,小至幼教,初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班级里所容纳的学生性格迥异,家庭境况亦各不相同。每一个学生即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外在体现。在学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贫富的差距,可以看出不同的教育观念,价值观念和世界观念。这些不同的观念正是构建我们这个社会的意识基础。因此说,做为一名久居院校的教师,其实是可以凭一种足不出户的方式深刻体察和研究自身所在的社会的。从学生身上,我们应看到一种多元文化的存在。那么如果做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最好还是要丰富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多元的思想形态,生命形态来应对现实的生活的。
其三,就讲台下一群匆匆答题的学生,我们还可以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种生活的规律。这种规律简单的说就是生命从无中来复归于无中去的规律。然而,仅就此一点去感悟生命未免显得苦涩、干枯和消极。我们应该知道生命的常态并非如此而生命的起始于归宿像这样罢了。生命的常态是怎样的了?我觉得生命的常态大概可以这样去理解:劳作-休息,成功-失败-成功,由弱及强复归于弱的一种交替即又体现为成功和失败后的淡然。这些生命的常态都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的交织和不同排列则又构成反复与上升的生命形态。看清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清晰自己生命的本质且能去做好生命的规划。在一个大的框架中合理地去支配自己的欲望,理想。
应该说,监考时,看着一群学生,其实是件很庄严且令人愉快的事。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也是这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生命形态或哲学范式里的一种吧。
以监考来思考,以思考来监考,估计监考的老师们都能喜欢上的了,如我们喜欢生命一样。
龙宝
2013-2-3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