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如何让不识字的孩子爱上阅读呢?借着创建“泰州市大阅读示范校”的契机,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环境渲染营造书香氛围”、“寓教于乐体验快乐阅读”、“亲子伴读共享美好时光”,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途径,让孩子们在诵一诵、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中走进小书本,感悟大世界;让教师们在阅读、品味、引领中走近儿童、追随儿童、读懂儿童;让家庭在亲子共读中弥漫浓浓的书香,使家长和孩子一起感受阅读的神奇、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环境渲染营造书香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我园创设了一面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卡通墙”,幽默、诙谐的卡通形象直观生动地诠释了“读书那些人儿”和“读书那些事儿”,让孩子们随处可见“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古人励志的读书故事;在长长的阅读长廊里,多个阅读操作区展示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大阅读形式:“甜甜书吧”、“小书屋”、“聪明树”等区角里呈现着孩子们用树叶、纽扣、碎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成的“布艺书”、“彩瓶书”、“伞书”等形状各异的“个性书”,“书香芬芳田”里有各个班级之间图书漂流的印记,“图书播种地”里分享着家长们亲子阅读经验和体会;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里,“读书屋”、“童话小世界”比比皆是,神秘的幔纱、柔软的抱枕、互动的玩偶等,让阅读的环境更温馨、更轻松、更愉悦……。在校园里徜徉,仿佛在书香里浸润,美妙而又充满诗意。
二、寓教于乐体验快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我园教师从多个角度,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孩子走进阅读,爱上阅读。
1.图画里的阅读。
教师以一幅幅绘本画面为载体,运用情境展示、想象描述、角色表演等游戏化的手段,带孩子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绘本世界,让孩子在优美的画面中流离,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沉醉,在润物无声的意境里感悟、启迪,从而心生神往、爱上阅读。
2. 盒子里的阅读。
盒子里的阅读是教师、家长、孩子们一起收集各式各样的废旧盒子,将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如《猴子捞月亮》、《小猫钓鱼》等故事题材,用废旧纸杯、卡纸、磁铁等辅助材料制作成可以边操作边讲述的故事盒子,孩子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讲述,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人物或动物角色图卡进行创编讲述,这种既有神秘感又有趣味性阅读,对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也能激发孩子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故事情节,从而感悟、体验、收获。
3. 文字游戏阅读。
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形式,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了幼儿常见的个象形字,如“日”、“人”、“米”、“山”、“水”、“火”等,制作成象形图卡,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教师们还选择了比较常见的偏旁部首,如三点水,足字旁、提手旁、草字头等,进行组词、接龙、我说你猜等游戏。这样的阅读能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帮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图与文的世界里快乐翱翔。
4.舞台上的阅读。
①经典故事巡演。在创设的“小小剧场”和“三水舞台”上,教师鼓励孩子戴上喜欢的头饰,穿上人物的服饰,用故事的语言,演绎一个个经典的故事。
②经典评书擂台。评书是一门表演艺术,语言具有幽默性和趣味性,教师们认真筛选适合幼儿接受水平的评书内容。例如:《赤壁之战》、《哪吒闹海》、《西游记》等名著,再根据幼儿语言表述的特点,把内容改编成短小精湛、朗朗上口的幼儿评书,在“老师先学——幼儿欣赏——幼儿模仿——幼儿表演”的“四部曲”学习中,帮助幼儿爱上评书艺术,爱上文学作品。
③经典诗词吟唱。吟唱古诗以及国学经典对幼儿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们将孩子们穿上古装,以游戏的形式吟唱《相思》、《春晓》、《游子吟》、《三字经》等古诗词,把经典童话《守株待兔》、《白雪公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皇帝的新装》搬上毕业庆典的舞台,把无声的画面和文字,转化成一个个有声有色的场景,使阅读成为孩子的快乐和向往。
舞台上的阅读,为孩子搭建了张扬自信、展示自我的平台,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丰富了他们的阅读内容,更让中国的传统语言艺术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5.手指上的阅读
手指上的阅读是将手工制作与阅读有机融合,在亲子互动中共同完成。如:引导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出一个个经典的文学作品图,如树叶贴画《小狐狸偷吃葡萄》、纽扣贴画《小蝌蚪找妈妈》、无纺布制作的《三只小猪》等。让孩子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的练习,在合作、交往中锻炼其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动画里的阅读
绘本阅读后,幼儿进入电子阅读的世界,我们教师就下载许多经典的动画片,如:《猫与老鼠》、《多啦爱梦》、《小猪佩奇》等,截取其中的某一个情节片段,引导幼儿尝试创编与画面情节相匹配的故事,尝试为画面、场景配音,让幼儿通过看、想、说、做等方式多通道感知画面,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表现、表达的能力。
三、亲子伴读共享美好时光
亲子共读,就是在温馨的氛围里,父母和孩子一起用讲故事、诵经典、演情境等形式,感受故事中语言的优美、图案的斑斓、情节的乐趣,共同分享读书的感悟和体会,培养孩子欣赏、观察、表达、想象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将幼儿园的阅读活动向家庭延伸,通过家长助教、班级博客、微信沟通、美文共赏等方式,提高家长的亲子阅读意识和能力,让阅读走入家庭。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五个窍门供家长参考:
一是“读”:爸爸妈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读文学作品,孩子会被爸爸妈妈的“投入”与“激情”所感染,从而诱发其积极参与,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是“问”:爸爸(妈妈)与孩子相拥在一起,边讲述边提问题,并及时为孩子答疑解惑,引导孩子理解阅读的内容。例如:陪孩子读《我好快乐》绘本时,可以问孩子,小兔为什么快乐?你最快乐的事儿是什么?……带着问题阅读,孩子的兴趣会延续,迁移阅读中的问题,会让孩子觉得故事与自己的经验紧密相连,从而感受到亲切感与愉悦感。
三是“角色扮演”: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家长与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扮演故事的情境。如:《小兔乖乖》中家长扮演兔妈妈,表演兔妈妈的语言、动作,孩子扮演小兔,爸爸可以扮演大灰狼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得走进阅读你、享受阅读。
四是“移情训练”:在亲子共读时可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提出见解,表达愿望。如:“如果你是《小红帽》故事中小红帽,碰到了大灰狼你会怎么办?”,从而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的感知与理解,培养幼儿的移情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创编想象”: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或者对故事的结尾进行想象创编。如故事《狐狸与乌鸦》中,可以让幼儿想象:故事结束了,但以后乌鸦再次碰到狐狸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儿?到那时乌鸦还会上当吗?当孩子的改编不合情理时,父母要小心呵护孩子的创编激情,合理地扩散引导,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体验到创编的乐趣,激发其深阅读的兴趣。
在推进大阅读的征程上,我们力争使一个幼儿带动一个家庭,让无数个小家庭构成书香大社会,大家一起共同品味阅读之趣,享受“悦读”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