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筷子是幼儿熟悉的一种餐具,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饮食特点。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不仅是五个手指的活动,腕、肩、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而科学证明,长期使用筷子会对幼儿小手肌肉的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促进大脑相应功能区的完善和发展。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素质不断发展、智力不断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动作发展目标建议中班幼儿会用筷子吃饭。我园幼儿小班时使用勺子进餐,升入中班了,开始学用筷子进餐,多数幼儿不太适应,少数幼儿不喜欢用筷子。为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这个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在游戏活动中获得乐趣,从而喜欢并正确使用这一工具。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产生及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激发幼儿对筷子的喜爱之情。
2.培养幼儿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各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实践和游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副筷子,一个小碟子。事先按4个一组分好后放入大托盘中并用餐巾布遮盖起来。
2.每4名幼儿分为一个小组,每组一个大水果盘,放入煮熟的五香蚕豆、花生米。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正确操作筷子,并用筷子开展各种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两姐妹一样长,酸甜苦辣一起尝。”(猜一样日常生活用品)
幼:筷子。
师:对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筷子,(出示筷子)它可是我们中国古代人民的发明,那时的人们用竹子削成这样的两根细竹棍,别小看这一双细细的筷子,无论面条,米饭,青菜,肉食,甚至小豆粒,吃任何东西都难不倒它,它既可以这样夹菜,也可以当叉子,又方便又卫生,后来中国人就习惯了用筷子吃东西,并且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它可是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离不了的好伙伴。你们说,筷子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学习。
1. 请每一组的小组长为幼儿分发筷子与小碟子,幼儿将各自的筷子拿在手上。
2. 师示范:先将筷子像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现在。让我们互相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
3. 幼儿间相互交流,检查,老师则巡回指导,并帮助那些还不能正确持筷的幼儿掌握要领。
师:现在,让我们举起我们手中的筷子来做个筷子操吧!
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练习筷子使用的各种模仿,如: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横着筷子挑面,竖着筷子叉馒头,搅动筷子搅拌等等,反复多次练习。
(这个操作过程是难点,幼儿稚嫩的小手做的拨饭、搅拌的动作还像模像样,夹菜和挑面条的动作有点难,但集体操作交流中,幼儿好胜心强,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积极性都挺高的。)
三、实践。
1.请小组长分发果盘。
2.师:小朋友们非常能干,这么快已经学会使用筷子了,现在老师有好吃的东西请大家吃,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吃的时候,大家要用手里的筷子夹着吃,而不是手或别的东西,那样不卫生。大家先将喜欢吃的豆子夹到自已的碟子里,再用筷子夹着吃,吃多少就夹多少,不要浪费,如果还想吃,再去盘子里夹。就让我们开始吧!
3.放音乐,幼儿边吃边交流,老师一边巡回指导,帮助那些掌握得还不够好的幼儿,一边和孩子们交谈,品尝食品。
(学习使用筷子的目的是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小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来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
四、游戏。
1. 跳筷子舞。
幼儿的品尝活动快结束时,老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起立与老师一道跳筷子舞,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旨在调动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2.活动小结。
师:大家今天玩得开不开心?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一样新本领,能用筷子夹住这么小的食物,真是不容易;而且我们还能用筷子来跳舞呢,要是天天吃饭的时候都用它,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筷子有关的各种游戏活动。
师:有谁能想出神奇的筷子还可以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说可以拼图形,有的说可以搭房子,有的说蘸颜料画画,有的说妈妈可以用他打毛线…… )
五、延伸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筷子还可以象积木一样搭房子,这真是个好主意,就让我们带上筷子,到外面去搭一个大大的房子吧!
在欢快的音乐声里,老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操场上用筷子进行搭建游戏。
活动反思:
学习内容的灵活性。幼儿在小班时都用勺子进餐,升入中班改用筷子进餐,多数幼儿表现出不适应,个别家长在与我们交流时,也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家就餐不爱用筷子,希望老师能说服孩子多用筷子,因为孩子听老师的话。因而设计了这次活动。
实践内容层次性。科学实践活动要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运用教学手段搭建切合幼儿最近发展的种种支架,以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我没有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的趣味性。猜谜语导入,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我在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后,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幼儿品尝活动结束时,我用筷子在桌上敲出明快的节奏,很自然地吸引了幼儿的参与,使幼儿感受到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