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在自然角里,孩子们蹲着身子认真观察着小白兔,他们从小白兔的外形特征、走路姿势以及小白兔喜欢吃什么进行了热烈讨论;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观察树叶、野花、昆虫等,而美丽的蝴蝶是孩子们最为喜爱的昆虫之一。大自然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最好场所,而动物对于孩子来说具有着天生的吸引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去,去发现更多的惊喜。
《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更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和热点话题,使活动设计更贴近孩子,切实地反映孩子们的所思所想,以孩子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教育潜力的情景,让孩子在这种背景下自主生成的活动中学得更自由、更轻松。而孩子天生就喜欢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强烈的好奇和表现欲,音乐活动的开展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有关小白兔和小蝴蝶的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 在欣赏音乐和游戏表演中感知乐曲ABA的结构特点及音乐的不同风格。
2. 学习根据音乐风格的变化合拍地做小兔跳和蝴蝶飞的动作。
3. 能愉快地参与集体表演。
活动准备:
图谱;小白兔、蝴蝶玩偶及胸牌;响板;音乐;草地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入场。
二、欣赏音乐,熟悉乐曲ABA的结构特点。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之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安静地来听听看。(播放完整音乐)
2.带着问题再次欣赏音乐。
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幼儿谈谈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3.幼儿根据图谱欣赏音乐,区分乐曲ABA的结构。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好看的图片呢,接下来我们一边看图一边再来听听刚才的音乐。(播放完整音乐)
4.分段欣赏音乐,带领幼儿讨论并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师:刚才这首音乐分了几段?(三段)第一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活泼、欢快)小白兔在欢快的乐曲里怎么跳舞呢?(播放第一段音乐,幼儿做小兔跳)
师:你听了第二段音乐是什么感觉呢?(舒缓)小蝴蝶在舒缓的乐曲里怎么跳舞呢?(播放第二段音乐,幼儿做蝴蝶飞)
师:第三段又是谁出来了?它跟第几段是一样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学小白兔跳一跳。(播放第三段音乐,幼儿做小兔跳)
三、 教师出示小白兔、蝴蝶玩偶,根据音乐节奏进行完整表演。
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位小伙伴,看,他们是谁?小白兔和小蝴蝶说,要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来把刚才这三段好听的音乐完整地表演一遍,你们愿意吗?(播放完整音乐,幼儿随小白兔和小蝴蝶玩偶一起表演)
四、游戏“小白兔和小蝴蝶”。
1.教师带领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游戏:一半幼儿扮演小白兔,一半幼儿扮演小蝴蝶。
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我们这一半的小朋友做小白兔,另一半的小朋友就做小蝴蝶,听好音乐,什么时候是小白兔出来,什么时候又是小蝴蝶出来。(教师分发胸牌,播放完整音乐,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2.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五、出示响板,引导幼儿用响板进行打击乐表演。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大嘴巴的响板)响板看小朋友们玩得这么开心,也想来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呢!(教师分发响板)
教师先带幼儿用响板做模仿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最后带领幼儿随音乐节奏进行打击乐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围绕《可爱的动物》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主题目标为:愉快地感受音乐,并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共同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根据这个目标我开展了《小白兔和大黑熊》、《水族馆》等活动,孩子掌握了乐曲AB结构的特点,而本次活动重点在于深化孩子对ABA乐曲结构的认识,是以上活动的拓展和深入。同时,本次活动是建立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孩子为主体来开展活动。在随音乐旋律模仿小兔跳跃和蝴蝶飞舞的环节中,我能够面向全体,同时也关注个别孩子,使每个孩子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整个活动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重点突出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通过动作模仿和响板的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和组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