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班里的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如何读懂每一位孩子呢?

记得有一次钰洁坐在座位上一会儿低下头翻翻自己的包,一会儿又转过身去东找找,西找找。烦躁失落的样子。我走过去亲切地问她:“需要老师帮忙吗?”钰洁顿时眼睛一亮急切地说:“我的彩笔不见了!”听完她的话我便坐在了钰洁的小椅子上,打开他的包帮他找。原来那只彩笔“躲”在了包的夹层里。找到彩笔后钰洁开心地笑着。我坐在她的小椅子上看着她灿烂的笑脸,一下子感觉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什么原因呢?原来我平时都是站着和小朋友说话游戏。而这次我坐在了小椅子上和孩子的高度差不多,感觉卸下了在孩子面前“高大”的形象。好像自己也成为了孩子。从此我经常蹲下来做个“小矮人”和“王子公主”们一起画画,做游戏。让我更能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的理解孩子。

子谦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很独特的孩子,刚上小班的时候他很少说话,但他的行为让我们“不懂”。有一次王老师在组织活动时,他突然躺在了地上,我立即走过去把他抱起来,而他仍然往地上趴,眼睛往上翻,对着我做各种“鬼脸”。面对子谦这些搞怪的行为,我一时无法理解。于是我把自己变成“小矮人”,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作为他的朋友,大多情况下我都是蹲着或是坐着和他保持眼神平视,然后再聊天。子谦的脾气暴躁,在游戏中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我不会一味地责怪他,因为我是他的朋友,朋友应该一路相伴,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相处鼓励,共同成长。渐渐地子谦把我当成看他的朋友。他跟我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他会告诉我:“妈妈今天给他买了新玩具。”还会悄悄告诉我:“我要当哥哥了。”后来我慢慢地读懂了子谦。子谦的爸爸妈妈非常溺爱孩子,什么事都顺从他,使得子谦任性。他也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孩子,衣服脏了便强烈地要求重新换一件。有一次在活动中他一直在摸他的鞋,我以为他的鞋坏了,走过去一看好好的。可他还是在摸个不停,越来越着急。干脆把鞋脱掉了一个劲儿地叫着:“臭死了!我要回家!”原来他的鞋子上有个泥点闹着要回家换。这时作为他的朋友,我也要装“酷”。面对他暴躁的脾气我严肃地说:“男子汉这点小事算什么,我们去把他擦干净就行。”即便他再哭闹我也要正面的引导。于是我把他带到水池旁,拿着刷子边帮他刷掉泥点,边念儿歌,帮助他消除消极情绪。

作为教师要拥有教育的智慧,不要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把自己变成孩子去理解包容他们。让每一个生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心灵自由放飞,让每一朵花蕾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