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说过:“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可见,追求的乐趣和意义远大于结果的获得。
正是因为追求,才会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千古佳句;正是因为追求,才会有“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抱负理想;正是因为追求,才会有“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壮志豪情。追求是一个美妙又崎岖的过程,铸造的不仅是芬芳的结局,更多的是沿途的绚烂。
有人在追求的过程中,跌跌撞撞;有人在追求成功后,固步自封;有人在追求遇挫后,戛然而止。追求常常因过分在乎结果而失去趣味,令人惘然。
倘若晏殊满足于追求到的官位显赫,又岂会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婉约新词;倘若李清照满足于婚后的夫唱妇随,又岂会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文学造诣。倘若贾岛满足于遣词用字的浮光掠影,又岂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经典故事。追求本就是一个不停息的过程,不会因目标的到达而终止,不因目的地的靠近而驻足,不会因成果的获得而改变向上的姿势。
生活中,我们常给自己定目标,或远或近,或难或易。一些人在追求中举步维艰,仍坚持不懈。这样的经历或许艰辛困苦,但却不会阻止他们的脚步。“我苦,故我在。”用最真实而坚定的方式,证明存活的意义。一些人在追求中头破血流,最终选择放弃,让失败为当初的选择画上句号。一些人在初尝胜利果实后便沾沾自喜,沉浸其中,结局必然是被前进的洪流所淹没。殊不知“比成功更宝贵的是追求本身。”而那些轻言放弃的追求不过都是在暴露力量的有限。
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只有在他还没有占据和拥有的领域内才会希望获得满足和实现,他决不会从他过多拥有的东西中得到乐趣。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大多是来自于追求未知。也正因为此,我们才会在漫漫人生中一直渴求获得新的知识,在一个个生命节点中许下新的愿望,在浩渺宇宙中探究更广阔的世界。
追求是昙花奋力绽放的一瞬,不求美丽的永存;追求是鸿鹄展翅的刹那,渴求的是更高远;追求是灯火闪耀的顷刻,照亮的是理想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