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师家里走出时,外面仍旧狂风怒吼,夹带着阵阵凉意,把近来笼罩的暑气一扫而光。此刻早已灯火摇曳,隔壁学校通亮的光照得眼前的路面都晃动了起来。我和同伴在风里蹦跳着往车里奔,不顾大风裹挟走关键词汇,依然兴致高昂地大声地交流着刚刚与老师交谈的内容。
与老师的交谈无非是长辈对晚辈的宽慰和鼓励,晚辈对长辈的关心和问候,彼此尽可能多地传达正能量,传递生活之美好。可每次这样看似普通的谈话却总能给人以启示,唤起更多的信心和活力。
和老师已有一年的时间没有见面,偶尔电联,听到一切如旧,便是最安心的答案。今日面见才得知,他因不慎伤了腿,以致健康大为受损。再想到他在电话里对我们的关切照应,不觉一阵羞赧。年轻人总是有太多忙碌的理由了罢。
老师保持着老样子,身形消瘦,着深色外套,架着厚厚镜片的眼镜,说起话来总是在笑,和我初次拜访时一样,似乎又不太一样。初次到老师家中,小心翼翼地推门而入,选坐在一个稍偏的位置,谨慎地观察着四周的环境,也想偷窥镜片后的那双眼睛。第一次,我表现地并不太好。回答错了几个问题,没有能提出新颖的观点,因过度紧张显得语无伦次。和旁边早已融入其中的同学比起来,我僵直的坐姿和混乱的逻辑,把刻意要隐藏的自卑和怯懦完完全全地暴露了。幸而离开时,老师给了一句安慰的话“回去稍加抓紧,能赶上进度的。”那时候,我没有敢看那双眼睛,只是心里暗暗决心下一次一定要表现好一些。
也许是我慢热型的个性,总需要不少的时间才能佳境渐入。由小声地喃喃答案,到试探地举手,再到自信地抢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老师一次又一次眼神的期待,一次又一次眼神的肯定,一次又一次眼神的赞许组成的。也正是厚厚镜片后的那双眼睛,正是那笑呵呵的言语,让我重新拾回学生时期的信心,发觉了自己的闪光点,日益进步。作文被圈画出好的句子了,作文被标注出好的段落了,作文被打印出分发给同学了.......这些看似小小举动却在我心里放大成大大的荣誉,在下一次的作业中会加倍努力。也正由于那些小小的举动,才会决心将自己高中毕业后完全丢弃的技能重塑,将自己从小到大的兴趣永久地保持下去。时至今日,老师还是会不断地称赞我的写作能力,其实我深知自己的水平,绝没有他所认为的那么高,可是他的激励却让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也想能继续提升,以达到老师口中的“高水准”。现在我再见到这双眼睛时,不再是怯生生,因为那眼睛里是泉源是能量呀。
之所以这样感激老师,原因是我很容易不自信,甚至时常自卑。每一个给我鼓励的人,都曾在我心里埋下一棵小小的树,我成长了,树也会成长。荒芜一片的心,因为一棵棵茁壮长成的树而繁茂起来。
上个月遇到了小学老师,也是我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他是第一位栽下树苗的人。也许他只记得我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员,可是他的出现却让我的语文学习有了转折,让懵懂的认知里第一次有了方向。不知是自尊心作祟还是虚荣心使然,之前偶遇这位老师却羞于招呼,因自己当下的处境颇为不堪而故意躲藏。感激之情无法言表,也后悔不已。
还有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在我生活诸多方面遭受挫败时,成了坚实的依靠,陪伴度过了艰难时光。他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品析我粗陋的画作、单调的文字,一次次告知我优点和潜在能力,在晦暗的人生谷底中,也终于因为他的鼓励看到了些许的光明,并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
现在我仍然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但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老师”给我信心,他们或是家人、或是同事、或是教练、或是玩伴......每当听到那一句句充满力量的话,都像吸入了一大口新鲜的氧气,那氧气充斥胸腔、遍布全身,从而让我踏出最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