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刚参加工作,带着满腔的热情与美好的憧憬,我开始了我的教师职业生涯。自参加工作以来,我面向全体学生,管教管导。开展辅导工作有周密的计划,切实的措施。用爱心感染学生,让留守的“忧郁”走向“阳光”用耐心感化学生,让活泼的个体变得成稳

爱心呵护,倾情相助    

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前提。我正是用这种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帮助了一些留守儿童,正是这样的爱唤醒了一颗又一颗沉睡的心灵。杨某,一名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当四年级他来到我班级的时候,我看到他睁着大大的眼睛,眼睛里满是忧郁。通过观察,我发现他课堂上几乎不发言,经常走神;课外几乎不说话,总是独来独往。即使老师问他问题,他也只是点头或摇头,要不就是简短的几个字。面对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我的辅导工作中,我尝试着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来帮助驱散孩子心中的阴云。
  (一)开启心扉,吐露心声
   孩子的心是最脆弱的,何况是遭受家庭变故后的孩子。他们自我封闭,排外,孤独,敏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家庭。我也考虑通过家访的途径和孩子进行沟通,但又觉得冒昧家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再三思量后,我决定召开“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队会,营造一种氛围,给孩子创造倾诉的机会。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上“请关爱留守儿童”几个大字,告诉大家什么是“留守儿童”。然后我说:”孩子们,不管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还是父母离异,或父母亲健在不健在,其中的过错都不在你们。你们可以伤心难过,但决不能自卑,当你有心里压力的时候,你能坦诚的告诉老师吗?如果是,请举手。”在我的动员下,一双双小手怯怯的举了起来。我数了数,我们班居然有十多个。于是我趁热打铁,说:”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你们多么的不容易啊,老师打心眼里佩服你们。你们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困难可以跟大家说说吗?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一片掌声中,小宇走上讲台开始诉说,说着说着,她有点哽咽,用牙齿咬住下唇,不住的用手擦眼睛。我知道再说,孩子真的要痛哭了。我让她回座位,可她一到座位上,就趴在桌上抽泣起来。杨某这时再也坐不住了,主动站起来说: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我身边,我好想他们,我只希望他们能在我身边,杨某终于开始倾诉了……

  (二)有的放矢,增强信心

为了让杨某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我在课堂上特别留意他,我故意提比较简单对他来说比较有把握的问题,点他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予赞扬。经过几次后,他犹豫很久的小手终于举了起来,那一刻,我看到了他脸上洋溢着花儿般灿烂的微笑。课外,我有意识的让他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赖与喜爱。渐渐的,他的笑容多了,课堂上变的专注了,发言积极了,和同学的交往密切了……

  (三)加强练习,促进沟通
   我关注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亲情交流,要求家长每月抽出时间和孩子通电话或者是网上聊天,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来二往,杨某和父亲的交流多了。父母的离异,曾经让杨某“怀恨”在心。但现在,他俨然懂事了很多,现在的他会主动关心父亲。

耐心教导,孜孜不倦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当教师全身心的爱护、关怀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然而事实是,我们经常会忽视那些“共美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因此,我在培优的同时,特别关注“共美生”的成长。

雷某,是令许多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经四年级老师介绍,这位学生上课爱动,不但自己不听课,还打扰周围的同学,下课了,更是会在班上惹是生非,是班上典型的问题儿童。我开始关注他,桌子歪歪斜斜的,自成一派,书包扔到桌子底下,脚踩在上面,看他的坐姿,身子不用说坐直,根本坐不正。

在了解了他是一个智力方面有问题的儿童之后,我尽量利用空余时间把他找过来单独聊天,终于,慢慢地他开始对我倾诉他内心得想法。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教他如何写汉字,如何写好一封完整的信。过程中我不断的表扬他,肯定他,鼓励他,直至他最终完成了这封信。我理解这个孩子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另眼相看,希望得到大家的尊重。于是我鼓励他继续努力的同时也让其他老师多关心他。渐渐地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辅导工作中,我还会继续努力,我会用我的爱心和责任心履行我的工作职责,把热爱每个学生作为我的人生追求,更要为留守孩子和问题学生撑起一片蓝天,让这些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