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其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其实施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兴趣。幼儿园课程是师幼共建的课程,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服务于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蕴涵于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活动之中,将环境创设、家园共育、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耐心倾听童音认真解读童心,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并追随童心,及时调整、生成课程,促进幼儿创造的智慧在多元对话中不断生长。

一、 顺应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点,调整课程

1.照搬教材实施带来的问题

《老鼠娶亲》是一篇贴近幼儿生活、活泼有趣的儿歌。但在教授儿歌时,多数幼儿却并不能接受最终老鼠被猫吃掉的结局。有的幼儿认为老猫太残忍、有的同情小老鼠、有的憎恨老猫这个大坏蛋……因为初次实施活动时我按教材内容照搬施行,并未尊重幼儿实际情感体验和兴趣点,结果一节课下来,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均不高,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2.问题反思

课后我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失败原因:儿歌内容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不符合幼儿的情感体验和需求,没有了兴趣又怎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在实施儿歌教学时,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对儿歌进行适当的创编、修改或动作设计,将会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教学互动更加积极、教学效果更加良好,更能让幼儿体验创编带来的乐趣。

3倾听童音,师幼共建《新老鼠娶亲》

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儿歌的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通过看、听、说、想来主动地学念儿歌,并鼓励大胆地进行儿歌的创编及表演活动。活动实施时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使其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帮助老鼠脱离危险所采取的办法。此方案实施时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点,肯定幼儿的想法和观点,得到了幼儿的认可。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设想各种帮助老鼠脱险的方法。悦悦小朋友提议将鞭炮一齐扔向老猫,将老猫吓跑;杰杰小朋友建议播打动物王国110,让动物警察来制服老猫;毛毛小朋友要拿绳子将老猫绊倒……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整个活动开展得生动而有趣。

以下为新旧儿歌对比:

旧《老鼠娶亲》

幼儿参与创作的新《老鼠娶亲》

两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三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四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劈嘣啪。

老猫听了来恭喜呀来恭喜,

一口一口全吃掉呀全吃掉。

 

两只老鼠来吹号呀来吹号,

三只老鼠放鞭炮呀放鞭炮,

四只老鼠抬花轿呀抬花轿,

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劈嘣啪。

老猫听了来恭喜呀来恭喜,

真想一口全吃掉呀全吃掉。

幼儿创编结尾1

老鼠一齐扔鞭炮呀扔鞭炮,

吓得老猫喵喵叫呀喵喵叫。

幼儿创编结尾2

扔条大鱼给老猫呀给老猫,

老猫吃得肚子胀呀肚子胀。

幼儿创编结尾3

拿根棍子打老猫呀打老猫,

打得老猫快快逃呀快快逃。

再次实施活动时,在总结先前失败的基础之上,耐心倾听童音,尊重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对课程及时做出调整并追随童心,运用多种方式拓展、深化主题,形成一种动态的课程共建,真正促进了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肯定幼儿创新,修改课程

1.幼儿即兴修改,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一次和幼儿朗诵儿歌《长大真好》,当朗诵到“长大真好!可以做只爱唱歌的青蛙”时,涛涛小朋友念完“青蛙”一词后很自然地加上了青蛙的叫声“呱呱呱!”顿时全班安静下来,片刻安静后我和孩子们相视一笑,不禁为涛涛小朋友鼓起了掌。我和幼儿都觉得加上青蛙的叫声使儿歌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了。于是共同决定,在儿歌每句句末也加上一些点缀性词语,于是新版儿歌《长大真好》“出炉”了:

长大真好!可以做只爱唱歌的青蛙。(呱呱呱!)

长大真好!可以去找美丽的小花。(香香香!)

长大真好!可以上学唱歌和画画。(棒棒棒!)

修改完成后,幼儿又积极主动地为每句儿歌设计好相应的动作,《长大真好》这首儿歌幼儿更加喜爱、更加爱读了。

2.反思:

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使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幼儿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往往运用肢体动作的模仿和叠声词来加深理解,渲染氛围。活动中,幼儿根据以往在各项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即兴地为课程内容点缀上形象生动的叠词,使课程内容更具童趣。

教师对于幼儿的这种创新修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和幼儿共同讨论如何为每句儿歌句末都加上形象的叠词。尊重幼儿创新修改,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成了更加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幼儿兴趣的新课程。

三、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生成课程

1.教育契机的重要性

生活是幼儿教育发生的场所和根基,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长,生成课程。

2.案例

温暖的四月是鲜花盛放的季节,我们小一班的班树——樱花树也朵朵花儿绽放在枝头。幼儿个个都很兴奋,他们一有时间便簇拥在樱花树下,抬头看樱花、数数枝头的花朵数、坐在树下唱着动听的《春天歌》……种种迹象表明幼儿对樱花的喜爱。他们爱樱花,乐于观察花朵、喜爱听关于樱花的故事等等。教师抓住此契机,创设各种与樱花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手指画《美丽的樱花》、儿歌《樱花》、科学活动《认识樱花》等,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探索、交流、分享等方式不断获取新经验,并将发现融入到主题墙、游戏区域、环境布置中,深化主题,形成态的课程共建。

四、实施课程游戏化,共建课程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又可以发挥教育的作用。教师应研究幼儿心理特点,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并在活动实施时结合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共建游戏化、趣味性的课程。

1.创设游戏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一个精心安排的游戏环境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游戏是幼儿期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如在数学活动《魔术机器》中,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活动以 “招聘小魔法师”创设出游戏情境。幼儿猜测魔术机器魔法功能,若能猜测正确,则成为合格的“小魔法师”。这种趣味性、挑战性十足的游戏形式,使幼儿摆脱完成任务的包袱,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寻找排序的规律性,探索按规律排序的奥秘,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快乐游戏,体验成功

在上述案例数学活动《魔术机器》中,当幼儿参与“招聘”,积极主动地完成招聘要求(猜测出排列的组合特点),验证合格后成为“小魔法师”。游戏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幼儿经验不断积累提高,体验到思维带来的快乐,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体验。有了这些快乐的经历,幼儿更加乐于继续探索下去。游戏化的数学教育环境,使活动开展得更加轻松、更加愉悦。师幼共建趣味性、游戏化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塑造。

幼儿园的课程是生活经验的诠释。幼儿的生活就是课程,课程是师幼共同建构的。教师应该耐心倾听童音、解读童心,激发幼儿的各种感官和潜能,鼓励他们去思考、操作、想像、创造等。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不断统整自己的经验,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生活化和游戏化的课程,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尊重童心并追随童心,共同建构适宜的、动态的、开放的课程,真正促进幼儿全面地、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