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以其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等特点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高效课堂。现在幼儿园都很美,也能体现幼儿的参与主体性,但总觉得大多数幼儿园创设千遍一律,不能体现本园特色。《纲要》中说:“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针对幼儿园现状,仔细分析我园现状:我园处于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古镇——溱潼。这里水草丰茂,麋鹿成群,农民不耕而作。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鱼虾、簖蟹、甲鱼、老菱……溱潼八景、八鲜令人赞不绝口;国家5A级溱湖湿地公园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独具民族风情的中国会船节享誉中国;还有溱潼华侨城;茶花园;迷人的砖雕……无不吸引许多国内外游人和国际友人前来观光休闲。更有长期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民间文化,这些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成了我园区域创设一大亮点。我园区域巧妙地融入本土资源,散发出水乡风情,彰显我园区域特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挖掘本土资源,创设本土化区域
儿童的生命充盈着五彩的愿望和期待,儿童生命具有强劲的实践精神和潜力,他们在乐此不疲地摆弄和探索中,建构经验。怎样才能顺应那些无比珍贵,鲜活灵性的生命呢?笔者以为,必须把空间腾给幼儿,把选择权交给幼儿,把寻常的生活和浓浓情意蕴含在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之中。我园根据自身的优势,将具有民俗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水乡风情、舌尖上的溱潼等这些地方特点的精华,渗透于区域游戏之中,将彰显溱潼本土特色的魂和根,赋予幼儿。弘扬和传承这些文化,就应从娃娃抓起,使这些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溱潼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孕育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家乡——溱潼是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历史文化古镇,这里四面环水,风光秀美,生态优越。喜鹊湖、生态园以及湿地公园风景宜人;江南特色的明清一条街;迷人的砖、砖雕;麻石街;被列入省文保“朱氏古宅”;堪称溱湖双壁的鱼饼和虾球;闻名遐迩的溱湖古山茶;令人赞不绝口的溱潼八景八鲜;富有传奇色彩的老槐树;具有水乡风情的会船节;盛产无公害的鱼虾螃蟹河蚌老菱……这些活教材活资源为我园区域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挖掘这些本土资源,开展乡土特色区域活动,凸显乡土气息,展示家乡的变化,让幼儿自豪之情张扬,让幼儿在散发乡土气息的活动中真正领略家乡美,激发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培养乡土文化的亲和力。而这些璀璨的文化靠枯燥的说教、图片视频都吸引不了孩子的眼珠,只有让孩子们在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不断实践探索发现体验中,孩子才能体会那种意境,所以创设本土化的区域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我园本土化区域活动精彩纷呈,各年级组以“溱湖流韵”为主旋律,开展特色区域活动,如以“溱潼会船”“溱潼美食街”“溱潼古建筑”等民俗风情地方特色来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我们开展区域活动:“小小造船师”、“玩船”、“钓鱼乐”、“会船上的表演”、“饲养区”、“种植园”、“玩泥巴”、“溱湖特产专卖店”、“溱湖地方文化商品”、“特色早点”、“农家乐”、“手工艺品” 、“民间作工坊” 、“蒲叶变变变”、“草绳大变身”“快乐编制”、“趣味粘贴”、“剪纸”……在这些区域游戏中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的多种价值,真正实现了让幼儿回归乡土,感受乡土、体验乡土的教育目标,让家乡的本土文化悄然地融入孩子幼小的心灵,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植入孩子纯真的心田,让孩子沐浴在“家乡灿烂阳光的乐园里”。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瑰宝在我园区域活动中热闹开展起来。 ①打腰鼓、滚莲湘、挑花旦、舞龙、踩高跷等传统文化在区域游戏中得到传承;②泥塑、折纸、粘贴、剪纸等技能在区域游戏中得到磨练;③纯手工品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展示。
二、投放乡土材料,凸显地方特色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我园地处里下河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具有特有的乡土文化资源,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有来自大自然的,如竹子、树枝、芦苇、稻草、蒲叶、野草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乡的丰富,体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有来自农田的,稻穗、小麦、花生 、玉米、大豆、芝麻、黄豆、绿豆、红豆、黑米等多种农作物;有来自家庭的废旧物品,渔网、旧床单、碎花布、凉席、草苫子、竹篓、竹篮、斗笠、鱼篓等材料丰富多彩,让幼儿感受家乡的富饶物产和生活中的惊奇;有来自河里淡水鱼、鱼的鱼鳞、螺狮、田螺、螺狮厣、贝壳、螃蟹壳、龟壳、各种水禽的羽毛等,巧妙将这些材料投入到区域中,为区域游戏增添了更多的活力。如在“钓鱼乐”区域游戏中,钓鱼乐三个字由废旧的凉席拼贴,墙饰上画了一个老渔翁钓鱼,老渔翁的斗笠、蓑衣、鱼篓用凉席做的,鞋子用草绳编的,用废旧的渔网围成的池塘,网上挂着各种各样的淡水鱼、螃蟹、虾,竹子做的鱼竿,孩子们坐在木桩凳上钓着鱼,那乡味十足的环境吸引着幼儿,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尽兴,久久不肯离开;在“会船表演”区域游戏中,孩子尽情发挥想象,模拟大人在会船上的表演,他们踩着用竹子做成的高跷,穿着用方便袋做的会船服饰,敲着用铁罐做的鼓,舞着用排油烟机管做的龙等;在“民间作工坊”区域中,民间作工坊五个字用蓝花布镶边贴在草苫子上,造泥、制坯、晾干区用稻草做的门头,酷像茅草房子,墙面用芦苇、斗笠、竹篮、编织的毛衣、丝带编成的帽子、竹编筛子、包装带织成的小篮子、编织拖鞋、玉米叶编成的热带鱼、竹编包包、稻草鞋、稻草人、毛线装饰的花瓶、绳子拼贴画等乡土物品来装饰,此区域让幼儿在观察欣赏的过程中激发了自主游戏的兴趣,扩大孩子的视野,使孩子领略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浓浓田园气息;在“溱湖文化商品”区域游戏中,孩子们用鱼鳞、贝壳、螺狮厣、稻草、田螺、螃蟹壳、甲鱼壳等做的手工艺品栩栩如生。这些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材料,充分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领略本土资源的无穷魅力。一样样不起眼的乡土材料,成了区域游戏的主角,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亲近感、自豪感,自然萌发了爱家乡赞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追随儿童兴趣,游戏大舞台精彩纷呈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基本的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和时间、空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教育。”所以在乡土化的区域游戏中孩子们更能解放自己的头脑、双手、双脚、和时间、空间,幼儿在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想一想、做一做中感受溱潼本土文化。我园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区域活动,并针对性地开展以下活动区域:语言区、表演区、种植区、操作区、农家乐、饲养区,区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土味十足。
(一)语言区
在区域“溱湖特产专卖店”、“溱湖地方文化商店”中,孩子娴熟的介绍溱湖特产,说服游客买特产,通过商量、协调来继续玩游戏,他们两两结队选择区域。在“民间作工坊”区域中,一张张做砖工序图,供幼儿讲述、排列。在“迷人砖雕”区域中,他们讨论如何用雕刻的工具雕刻图案。在“玩泥巴”区域中交流泥巴变成什么。真正做到让幼儿谈身边物,说身边事。
(二)表演区
开展这样的活动满足幼儿模仿成人活动的欲望,在“会船表演”区域中,孩子穿着会船服饰,敲着锣、打着鼓,撑船、划船、挑花旦、跑旱船、踩高跷、滚莲湘、打腰鼓、表演茶花仙子、河蚌精等;在“溱潼早茶店”区域中,孩子吆喝着:“买早点了,香香甜甜的本地早茶哟!”溱潼小炉烧饼、馄饨、干丝、脆鱼汤面、蟹黄大包、簖蟹烧卖、八珍方糕、糯米香藕、梅花糖糕、金刚脐、粽子各种早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为幼儿营造了生活化、特色化的学习氛围。孩子们成了游戏的主人,兴趣浓了,印象自然深了。
(三)饲养区
设置饲养区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以及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增加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通过观察我们两位老师发现幼儿非常喜欢幼儿园里的饲养区。我们在饲养区的池子里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淡水鱼——鲫鱼、鲤鱼、草鱼、鲢鱼、青鱼、翘嘴、鳊鱼、黑鱼、昂刺、甲鱼、螺狮、河蚌、虾、虎头鲨、泥鳅、餐鱼、旁皮、鳜鱼、罗汉等供幼儿观察和饲养,丰富幼儿对动物饲养的认知经验,满足幼儿的好奇感。
(四)种植区
在种植区我们种植葱、青菜、水芹菜、莲藕、荸荠、茨菇、山药、韭菜、山芋、洋葱、南瓜等,孩子们播种、浇水、松土。孩子们在劳动的过程中笑话百出却收获颇丰。首先,在种植区孩子们可以直观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种子的神奇奥妙,自然地学到了植物科学知识。第二,因为植物生长是个长期的过程,孩子们还要对自己的植物细心照料,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第三,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在种植活动中体现了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团结的力量,培养幼儿团结集体的良好品质。教师抓住种植活动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幼儿离开了教室的束缚,灵俏生长。
(五)操作区
新纲要明确要求;“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 提供活动条件。”农村用来做美工的材料可谓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蕴含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小小造船师”区域游戏中,孩子们用各种废旧鞋盒拼搭各种新式的轮船、花船、贡船、篙子船、划船、帆船、舰艇……孩子们在拼拼搭搭中有了空间的想象,建构的经验,思维得到锻炼。在“玩泥巴”区域游戏中,孩子们有的用泥疙瘩敲敲打打;有的在小土块中涂颜色;有的捏各种早点、蔬菜、鱼虾等;还有的用泥巴捏各种各样的船……孩子们在玩中有了对泥土的感知与体验,收获无穷乐趣。溱潼素有“溱砖汉瓦”美称,在“民间作工坊”区域游戏中,我园把砖文化有机融合区域活动之中,创设一个又一个让孩子们乐而忘返的小天地,一走进三楼走廊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砖文化之风。那古老的龙窑,那些传统的工具,那些造型别致的砖雕让你仿佛置身于古代。孩子们穿着雨靴手扶栏杆,一脚一脚用力向下造泥,再试着做砖、晾干、装窑、烧窑……自己试着用工具雕刻,孩子们专注的神情,稚拙的动作,可爱极了,这一切就是对民间本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
(六)农家乐
在“快乐编织、趣味粘贴、美丽剪纸”区域中,幼儿和老师合作编织的渔网做成了围墙,竹篾和席子组合做成了圆形门。我们把稻草、玉米叶、竹叶、毛线、包装带,各种各样的丝带、各种种子等资源融合到区角活动中。幼儿用稻草搓绳、给瓶子穿衣服、给太阳娃娃编辫子、用丝带贴画、用蒲叶编垫子、用麻绳织网、毛线编织的衣服、各种粘贴画、剪纸、还有竹编的筛子等活动,在这农家乐园里,孩子们体验民间手工艺的乐趣,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莫道江南花似锦,溱潼水国胜江南。”“数不尽的家乡美,道不尽的家乡好。”溱潼犹如一朵艳丽的奇葩,让人惊叹,让人痴迷,古老、深邃、质朴的历史文化古镇溱潼像陈年的美酒一样浓烈、醉人。溱潼本土资源孕育着区域活动大舞台,是我们实施区域活动的依托,更是我园区域创设的亮点。孩子们在形形色色的区角游戏中真正领略家乡美,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使幼儿真正享受本土化区域游戏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