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如何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新模式,是本文探讨的关键内容。笔者旨在从现阶段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时代背景出发,完成对微信时代的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的初探。

一、家园共育概述    

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教师与家长在幼儿教育的理念等方面取得一致性,协同教育,实现科学育儿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共育改变了以往幼儿教育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辅的局面。家庭教育既是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途径,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既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根基,而后所进行的一切教育取得的效果皆是在此基础上的累加。而幼儿园教育具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系统的教学内容,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有同龄的儿童集体,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不仅传授给幼儿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幼儿多元的智能和优秀的品质。总的来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具特色,都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各有所长,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加大家庭和幼儿园的联系与沟通并拓宽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影响家园共育的主要因素

1.留守儿童多,对面沟通少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大多数的幼儿家长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幼儿平时都是祖父母辈带,教师与孩子父母接触的少,不能让其及时了解幼儿园动态。尤其是家长会、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传统的家园共育方式,不仅限制了时间,还束缚了地点,对幼儿父母来说,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便。

2.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家园共育的形式依然是以家长会、家园联系栏为主,程序和模式也较为固定,内容也大体上是讲一些大道理和普遍性的问题,最后再提出一些要求。由于缺少实质性和针对性的东西,家长难以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正确模式和自觉行动,久而久之,家长渐渐失去了对于家园共育的期望值和信任感。

3.单向灌输,缺乏互动性

家园共育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师与家长本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然而,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确定的就近入学原则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现状,无形中巩固了幼儿园尤其是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在某一区域的垄断地位,造成了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家园共育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教师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处于优势主导的地位;家长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实际情况的束缚,家园共育的主动权总是掌握在幼儿园的手里,家园共育时总是以幼儿园的单向灌输为主,教师把家长当成了自己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合作伙伴,家长很难有真正平等参与和切实互动的权利与机会。

三、我园家园共育的具体措施

1.家长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了解幼儿园师资

园所的师资水平彰显了幼儿园的软实力,好的师资是保教水平的保障。近些年,由于很多年轻父母喜欢将孩子送到城里幼儿园,究其原因,他们觉得城里的老师学历高,保教水平高。我园地处农村,老师的工资虽不高,但是她们都不忘进行学历提升,拥有大专学历的老师达100%,本科学历也达到80%。我们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平台,将老师的学历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各类荣誉获奖证书等拍照上传,供家长浏览。家长看到这些都很震撼,纷纷感叹:“农村的老师和城里老师一样能干,我们的孩子在这里很放心!”

2.家长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了解幼儿在园保教情况

每学期半天的家长观摩活动也远远不能满足家长对孩子在园学习和生活的牵挂和关注。他们常常问老师:“我家孩子午餐吃得香么?”“最近他上课认真听讲了吗?”。小一班的蒋老师喜欢在孩子吃饭时拍“三张照片”,分别是孩子端碗开始吃饭,孩子用餐吃了一半的和孩子吃完时的镜头。她每天选择几个孩子作为拍摄对象,然后通过班级微信群将孩子用餐时的“三张照片”传给家长。家长看到了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整个过程都很满足。因此,我园建议教师学习蒋老师的这个做法,将孩子活动的过程及时用手机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传给家长,让他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

3.家长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通过发布内容丰富的活动,来构建家长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让“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的理念逐渐在家长心中落地生根。例如农村常见的种子、稻壳、花生壳、稻草、麦秸秆、木屑、木块、竹片、树桩、树枝、芦苇花、蚌壳、田螺壳等是开展美术活动的自然零件材料。老师组织幼儿开展“种子贴画”“田螺风铃”“稻草变身”“芦苇插花”“树桩大咖秀”等美工活动,并将幼儿作品进行装裱,拍成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分期发布,每一幅画都有详细的字幕说明,其内容涵盖幼儿创作的步骤,所用到的技法,对幼儿审美方面的影响以及废旧利用对幼儿从小环保意识的培养等等。家长在公众号上看到幼儿美工作品微视频以后,在微信群里纷纷点赞。

以上活动的开展,在扩大受益面的同时,服务内容更具针对性,服务时间也更为灵活,服务方式更为人性化,从而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和认可。最重要的是老师们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