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在数学活动《大的和小的》中,孩子们能快速的比较出两个物体的大小,在比较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比较、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体验。有了上次活动的基础,我设计增加难度,生成了本次数学活动《三只熊的早餐》,主要是通过观察让孩子们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对应的关系。在比较中发现熊爸爸最大,所以他所有的东西都是最大的,如最大的碗、最大的勺子等,熊妈妈所有的东西都是大的,大碗、大勺子等,熊宝宝的所有东西都是最小的,如最小的碗、最小的勺子等。在孩子们操作的同时引导他们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旨在引导孩子们在帮助三只熊分东西的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数学认知经验方面的积累,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为他们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并发现物体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副餐,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孩子们会唱《三只熊》的歌曲,前期对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
物质准备:最大的、大的、小的各种卡片各一份,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宝宝们,今天有三位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他们在哪儿呢?原来他们躲起来了,他们说只要你们唱好听的歌曲他们才会出来。
幼儿唱《三只熊》。
二、集体活动
师:原来他们是三只熊啊!你们用眼睛仔细地看一看、猜一猜,谁是熊爸爸,谁是熊妈妈,谁是熊宝宝?
最大的是熊爸爸,大的是熊妈妈,小的是熊宝宝。(用手势动作强调)
师:吃副餐时间到了,三只熊听说幼儿园的副餐特别好吃,也想来尝一尝,怎么办?好的,那我们一起来给他们发餐具吧!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碗、勺子、椅子)
师:这里有几个碗?怎么分呢?最大的碗给谁?
我们把最大的碗送给熊爸爸,还要对熊爸爸说“熊爸爸,请你用最大的碗。”
这个大碗给谁?我们把大碗送给熊妈妈,还要对熊妈妈说“熊妈妈,请你用大碗。”
这个小碗给谁?我们把小碗送给熊宝宝,还要对熊宝宝说“熊宝宝,请你用小碗。”
碗发好了,我们快给他们发勺子吧!
最大的勺子给熊爸爸,还要对熊爸爸说“熊爸爸,请你用最大的勺子。”
大勺子送给熊妈妈,还要对熊妈妈说“熊妈妈,请你用大勺子。”
小勺子送给熊宝宝,还要对熊宝宝说“熊宝宝,请你用小勺子。”
三只熊说他们要坐下来吃副餐,我们快帮他们把椅子也分分好吧!
熊爸爸,请你坐最大的椅子;熊妈妈请你坐大椅子;熊宝宝请你坐小椅子。
三只熊说:谢谢宝宝们,你们真的太棒了!
看看老师为三只熊准备了哪些副餐呢?(饼干、蛋糕、苹果)
这次宝宝们用手指一指,老师来帮你们分,一边分还要一边要大声的说出来,要让三只熊都听清楚自已应该吃什么?
(此环节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熊爸爸请你吃最大的……;熊妈妈请你吃大的……;熊宝宝请你吃小的……)
三、游戏:捉迷藏
师:有个小姑娘,她也来到了我们教室,想和你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姑娘说,我要坐椅子,请宝宝把眼睛闭起来,等一会儿看看小姑娘把哪把椅子搬走了。(吃蛋糕,吃苹果等)
(此环节引导幼儿大胆地区分并说出最大的,大的,小的。)
四、分组活动
师:三只熊说宝宝们分的食物太香了,谢谢你们,我们还想再吃一点蜂蜜和小鱼,你们愿意帮我们分一分吗?
这次分食物有个小小的要求:最大的给熊爸爸,大的给熊妈妈,小的给熊宝宝,一边分还要一边请我们哦!
早餐吃好了,三只熊为了谢谢你们,想请你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小泡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实施是在幼儿能区别大小的基础上,在前期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大小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今天的活动增加了难度。
活动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用歌唱的形式导入活动,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请他们闭上眼睛看看,小姑娘把什么东西拿走了这个环节,孩子们通过从观察和比较能快速的找出少了的东西,并用形容词把它描绘出来。集体活动的效果非常好。如果在此环节中能再更多的渗透一些情景在里面可能对于刚入园一个月的孩子来说更受他们的欢迎,效果会更好。
最后一个环节请孩子们为三只熊送小鱼和蜂蜜,有极个别孩子没有听清老师的意思,在操作的时候有些乱,一起送给了老师,后来在老师的提醒下,有所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