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领域活动“怎样关心朋友”,是让幼儿通过交流与讨论懂得“朋友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且引领幼儿学习关心朋友的多种方法,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原活动设计是教师借助生活中各种同伴交往的情景,引导孩子们讨论、交流“为什么要关心朋友”“怎样关心朋友”等话题,从而获得经验的提升,活动设计的时长为20~25分钟。而在当天活动中,有孩子发现班上一位名叫淼淼的小朋友生病了,好几天没来上幼儿园了,大家就转而开始讨论“如何关心病中的淼淼”。孩子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了许多方法,如打电话、视频聊天、发微信语音等,还有许多孩子想到了要亲手做小礼物送给淼淼。有孩子提议马上把礼物制作好用快递寄给淼淼,“这样淼淼看到小礼物就会高兴,就会早一点好起来”,许多孩子都表示赞同。此时时针已经指向下一个活动环节,我就提议孩子们在下午的区域活动中制作礼物。可许多孩子都说“我们想要淼淼快点收到礼物,快点好起来”“我们想现在就做好礼物送给淼淼”……允许孩子们继续制作礼物,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渗透了平等的理念。于是我决定延长当天既定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长,占用一部分后续的角色游戏时间让孩子实现制作礼物的愿望,支持孩子们表达对同伴的关爱之情,而被占用的一部分角色游戏时间可再找机会给予补偿。

当天下午,淼淼在家收到了我们托邻居带给她的,来自全班小朋友的一份礼物。为了表示感谢,淼淼请妈妈录了一段表示感谢的视频发到班级群里。第二天,班里的孩子们都自发谈论着他们收到的来自淼淼的感谢,关心朋友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可以说,我的这一调整使得这一社会领域活动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幼儿的发展需要开展的,时间安排也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增加时间弹性,保证幼儿和教师更多的自主性,才能够促进各活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让关注的目光真正聚焦到幼儿身上,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空间,使幼儿一日活动更具自主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