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睿智的教师布置了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作业:每名学生都要到野外寻找一片叶子,仔细观察并做记录。他说:“要用放大镜观察叶片上的每条脉络以及颜色的细微差别。”当学生们完成作业回来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们,“其实人如同叶,每个人都与众不同,精雕细琢,独一无二。”的确,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片叶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姿态。就如同孩子们一样,每一个都个性十足。
这让我想起了他——瑞瑞。开学的第一天,门"咣当"一声被推开,随着"我来了"的喊声,门口冲进来一个结实的身影,只见他双脚分开,小手叉腰,脸上挂着桀骜不羁的笑,这拥有独特亮相方式的就是瑞瑞,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他天性大胆,活泼顽皮。游戏时,听的最多的就是:“老师,瑞瑞把我们烧的菜都倒在了地上!”“老师,瑞瑞把我刚搭的积木弄倒了!”“瑞瑞打我,还咬我,我再也不和他玩了!” “瑞瑞……”“瑞瑞……”
我忽然发觉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他的“调皮捣蛋”,我早已在心里把他定位成了“问题儿童”,所以我一直都在戴着“有色眼镜”在看待他,进而我所看到的都是他的“黑点”,难道他就没有优点吗?难道他就没有值得人称赞的闪光点吗?我反问自己。
吃饭时,他会主动分筷子;起床时,他会帮助同伴穿衣;游戏时,他会捡起散落的玩具;喝水时,他会让同伴先接水………
是啊,原来瑞瑞是这么的棒!而我却忽视了他这些方面能力的挖掘,我深深地陷入了自责:我是否只关注了优秀孩子的好?对于调皮捣蛋的行为我是否以宽容的态度接纳他们?他们的闪光点,我又看到了多少?肯定了多少?表扬了多少?我是否曾经尝试着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去赞赏他们?我是否做到了缩小他们的缺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对于其他孩子对瑞瑞的负面印象,我是否也在内心深处为他贴上了负面的标签,并通过不经意的言行举止影响着集体对他的评价?瑞瑞可以顶着压力灿烂多久?有一天他是否也会因为大家的评价和对他的态度黯淡了情绪,挫伤了自尊,开始排斥集体,厌恶幼儿园,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想到这些,瞬间如雷灌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做的是多么的不够,原来,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并不那么容易,我忽然觉得愧对于幼儿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
回到班里,我给了瑞瑞一个大大的拥抱,瑞瑞抱着我说:“老师,你真像我妈妈,我来帮你捶背吧!”听着孩子的话语,我心底不由又涌起一股自责感。我抱着瑞瑞说:“对不起,老师以前忽视你了,以后老师就是你的妈妈,你就是老师的好孩子!”
从此以后,我有意识地给予他更多的关注,主动去亲近他、帮助他。我还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的小助手的角色,让他在游戏中逐渐学习约束自己,习得内隐游戏的规则,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他感觉到别人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经过一段时间后,瑞瑞的进步非常明显。每天早上都能听到瑞瑞清脆的问好声,他不仅能和同伴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还能做好老师的小助手,再也听不到:“老师,瑞瑞打我”的哭喊声。他已经能以积极的行为代替消极的行为,学会用非攻击性行为去解决事情。虽然偶尔还会犯点小错误,但经过老师的提醒,他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悟到: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叶子,他们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作为幼师,我们应从学会欣赏每一片叶子开始,陪伴着他们在风雨中傲然挺立,在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