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段: 大班
游戏来源:《20以内人民币换算》课程创生游戏
游戏人数: 8-10人
游戏规则:
1.幼儿自主选择区域“二人自选超市”的角色分配,(买家和管理员),买家由两名小朋友组成。
2.要求购物时必须两两合作,共同出“钱”完成购买。管理员负责检查商品价值与“钱”是否匹配。
3.“二人超市”为自助超市,无找零。
4.若出现没有零钱的情况下,可以去兑换处换钱。
游戏场景一:
二人自选超市开张了,小朋友们选择了自制角色牌走进超市,“管理员”自主地坐到了收银台(结算区),开始等待检查,老师也戴上管理员的角色牌,进入超市。进入超市后,很快婷婷买好了物品,独自跑到结算区准备结算,小雨跟着后面追上来。一会儿,又有两对小朋友买好了,“管理员”的生意立刻变得忙碌起来。
师幼互动
1. 言语提示法——两人自选超市,买的东西一定要经过两人商量好了再付款哦。
2. 注意转移法——超市的收银台有两个哦,小朋友可以也可以到另一处收银台结算呢!
小结:在游戏的一开始,由于角色牌是由幼儿自己设计的,因此在角色分配上,没有出现争执。孩子们是第一次以购物的形式,用自己制作的钱购买物品,小朋友兴致很浓。平时买东西都是独自购买,这次改变以往,要求两人一同付钱,因此有些小朋友有些心急。
游戏场景二:
听了老师的一声吆喝,好几对小朋友迅速地跑到老师扮演的管理员这里来结算,为了帮助幼儿加深游戏的规则,老师即是管理员,又是引导者。
师幼互动
提问1:这件东西是你们两人一起选择的吗?
目的:建立两人合作的意识,让两人在购物过程中共同收获喜悦和满足感。
提问2:你们打算怎么共同出钱?商量好了要自己先检查一下哦。
目的:自我检查是对小朋友20 以内钱币分分合合经验的再次考验。培养认真负责的优秀学习品质。
提问3:人有点多,你们可以排好队吗?去超市付款不都是要排队吗?
目的:强调去超市排队,让幼儿联系实际经验,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规则。
游戏情景三:
涵涵和鹏鹏一开始是手拉手进超市的,进入超市后,两人便分开游戏了,涵涵选择了自己用超轻黏土做成的华夫饼,鹏鹏却被超市里陈列的玩具给吸引去了。
师幼互动
1. 注意转移法——鹏鹏,上次你不是做了一个超级好看的汉堡,去面包区找找在哪里?
2. 言语提示法——有的小朋友一样东西还没买到,请抓紧时间哦,超市马上就要打烊了~
小结:超市的商品有的是由小朋友去幼儿园的资源室选的,有的是在区域游戏中的手工作品,为了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能顺利转移鹏鹏的视线,老师用他的作品“汉堡”吸引他,也是对幼儿手工作品的价值肯定。用超市打烊这一词语,唤醒幼儿不要在超市里游走观望,从另一方面督促幼儿要有时间观念,提高幼儿的购买欲望。
游戏情景四:
炎炎和宝宝两人都喜欢上了这辆小汽车,在看了小汽车的价钱后(8元),炎炎要求两个人出的一样多,每人4元,宝宝说“你出5元,我出3元。”一开始炎炎不愿意,宝宝说:“下次买东西的时候,我出多的,你出少的。”
师幼互动
提问1:你们两人买了什么?是怎么合作付钱的?
目的:让小朋友充分表达,把刚才他们如何达成意愿的场景演示一遍。
暗示性表扬:你们两个真是好兄弟,一点儿也不计较谁出的钱多,谁出的钱少。而且买到了你们喜欢的东西。
目的:赞赏性的话能够激发幼儿的正能量,间接性地肯定了刚才通过协商达成意愿是个不错的解决方式。
小结: 借助幼儿到老师这里结算的机会,表扬幼儿,鼓励两名幼儿继续参与游戏,重点强调游戏时学会谦让、合作才能买到心仪的物品。
游戏情景五:
苗苗和豆豆两个人拿着一个漂亮的长方形盒子,左看看、右瞧瞧,两人嘀咕着:“这么好看的盒子,里面装的什么呀?”然后又悄悄地把盒子放下了。
师幼互动
管理员介绍:儿童节就要到了,这是一盒甜蜜的巧克力,你可以买了送给好朋友。
目的:提高幼儿的购买欲望,帮助幼儿理解“管理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收钱。
言语提示法——超市里人多拥挤,请务必保管好自己的钱币,不能随意乱放哦。有什么问题可以找管理员。
目的:提醒有的小朋友不能在选择商品的时候,把手上的钱币随意乱放。
游戏情景六:
涵涵和舟舟两个小朋友拿着钱到兑换区,欣宜问:你们想换几块钱。舟舟看了看手上的钱,说:“我要换10块钱”。欣宜拿出一张10块钱,涵涵立马说:“我要把10块钱换成1块的。”欣宜给了涵涵10 个1块钱。舟舟跟着说:“我跟她一样。”
师幼互动
提问介入:如果我有10块钱,可以换几个5块呢?
目的:在换算的过程中,一开始孩子还不是很熟练,通过提问,加深幼儿的换算概念,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整个游戏中,孩子们对20以内的钱币换算越来越清晰,不仅懂得了超市购物的基本规则,也在特定的游戏规则中懂得了合作,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交流。这种启发式的互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生长。
在师幼互动中,我们始终坚持:
1.在对幼儿提出要求,进行评价时,要把握正确的导向,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在游戏中,教师应以尊重、平等的姿态,作为参与者与幼儿交流。
3.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交流空间,不直接介入幼儿之间的对话,以探讨式的形式答疑解惑。
4.游戏后,及时和幼儿一起交流、分享信息、问题及经验,以便下一次更顺畅、更愉快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