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由来】

一天早晨,我班的周书涵小朋友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仇老师,星期天妈妈带我去科技馆玩,我看见了镜子,里面能看见好多个自己!”小朋友连忙应声:“我也去过!”、“我也看见过!”……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我顺便问了一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孩子们都摇摇头,不知道。当时我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活动素材吗,刚好可以和这学期的科学主题活动相结合。

      【主题活动网络图】


【主题活动总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镜子的特征,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2.了解镜子的种类和功能。

3.了解镜子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主题活动中的区域创设】

一、表演区

区域目标:

1.能根据故事内容,运用夸张的声音和表情表演故事。

2.能与同伴合作表演,感受故事表演的乐趣。

区域墙饰:《镜子里的小猫》故事的主要情节图。

区域材料:小猫头饰,背景音乐,道具等。

指导重点:

1.分角色进行表演。

2.试着为故事配旁白。

3.在背景音乐中掌握好进入对话、旁白的时间。

 二、科学区

区域目标:

1.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区域材料:小镜子,记录纸,笔,小玩具,勺子。

指导重点:

1.操作“能变几个”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2.2人一组合作游戏。

  能变几个

                


【主题活动具体实施】

活动一:我爱照镜子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2.知道镜子的种类和功能。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每组一个装有小镜子的口袋、一片玻璃片椅子2张、不同颜色的玩具若干。

3. 图片汽车倒后镜、双面镜、万花筒。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

发给每组一个小口袋,幼儿猜一猜。

师:这个小口袋里,有件小朋友很喜欢的东西,请你们不要用眼睛看,只用手摸摸,猜猜是什么东西。

师:请你们把它拿出来,看看猜对了没有。

二、了解镜子的特征

1.提问:镜子有什么用?镜子是用什么做的?

2.出示玻璃片与镜子比较引导幼儿比较镜子和玻璃的不同

3.教师总结:在玻璃片的一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材料,就成了镜子,镜子可以反射出物体的形状。

三、镜子的种类

1.出示图片汽车倒后镜、双面镜、双连镜、万花筒。

师:谁知道它是什么,有什么用?你还知道哪些镜子?

2.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并提问。

(1)有没有乘过电梯?电梯里面有镜子吗?

(2)车子上有没有镜子?在哪里?有什么作用呢?(可以看到后面的车子。)

(3)卫生间里有没有镜子?有多大呢?

(4)穿衣间里有没有镜子?它和卫生间及化妆台上的镜子有什么不同?它可以照出什么呢?(可以看到全身穿戴得整不整齐。)

(5)幼儿园里还有哪里有镜子?舞蹈教室里的镜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可以照出什么呢?(可以比较和其他人的动作是不是一样。)

(6)美容院里也有大镜子,作用是什么呢?(可以让顾客看到自己的模样,随时和美容师沟通。)

四、幼儿到幼儿园里找镜子

科学发现室和音乐室

五、分组游戏:我知道

1.教师背向幼儿,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某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幼儿猜猜:老师为什么能从背后看见小朋友?

2. 幼儿2人一组玩“我知道你在干什么”的游戏。

活动二:镜子本领大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发展,感知科学发展和镜子的不断变化。

2.认识镜子的用途,了解镜子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镜子图片。

2.有关各种镜子用途的图片,镜子发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对镜子的认识

1.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镜子?它有什么用?

2.选择各种镜子进行观察、操作,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3. 讨论:这些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4.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认识镜子的作用。

教师总结:平面镜可以照人;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的东西;太阳眼镜可挡太阳光,保护眼睛;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遥远的观察星空;显微镜可以看到很微小的细菌等等。

二、引导幼儿了解镜子的发展

1.古代人用什么镜子?

2.镜子的发展:没有镜子、用水照面容、用铜制镜子、用玻璃制镜子、各种不同用途的镜子。

三、镜子游戏:我知道

1.教师背向幼儿,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某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幼儿猜猜:老师为什么能从背后看见小朋友?

2.各组幼儿一起玩“我知道你在干什么”的游戏。

四、设计镜子

引导幼儿为幼儿园设计镜子,想想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镜子?需要什么样的镜子?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初尝试:我左挪右挪,还是看不见她手上的积木是什么颜色?


再尝试:换个角度再试一试。

          


活动三:像镜子的东西

活动目标:

1.寻找生活中可以镜射的物品或场地。

2.通过观察了解表面光滑的物体可以映出影像。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表面光亮的茶壶、大汤匙、金属锅、金属盘、铁制饼干盒或罐头盒、钢杯、有颜色的平滑塑料盒等、黒色书面纸、布、水龙头、脸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除了镜子外,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当做镜子使用?

请幼儿试着依自己的经验说说。待幼儿发言后,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幼儿园中寻找镜子一样能映出影像的物品,并一一验证幼儿们刚才的想法,看看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能照出自己的影像。

二、教师拿几样表面光亮平滑的物品和不光亮的物品,请幼儿比较后提问

1.师:看起来光亮和看起来不光亮的物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动一动这些东西,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小结:表面光亮平滑的东西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物品。

三、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的页面,让幼儿观察页面中的画面,并说出观察到的东西

1.饼干盒盖可以清楚地照出自己的样子。

2.商店临街的橱窗像面镜子。

3.亮晶晶的水龙头也可以当作镜子。

4.汽车的车窗玻璃,也是很棒的镜子。

5.厨房的大汤匙也可以当做镜子。

6.地上的小水洼有时也可以照出模样。

7.家中的电视机屏幕也可以当成镜子。

四、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玻璃,并了解用玻璃可以充当镜子的条件

1.先请幼儿观察窗户玻璃,并了解用玻璃可以充当镜子的条件。

2.接着在窗户玻璃的另一面铺上黑色书面纸,让幼儿再次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并比较影像的清晰度。

3.让幼儿实际操作后再进行讨论与分享。

幼儿的发现:哇!教室里有这么多的东西像镜子!


         



                                  

    小实验:被黑色的纸遮住后,玻璃也可以当镜子啦!


活动四:眼睛朋友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眼镜的不同用途,感受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能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活动准备:

1.经过验视力和听保健医生的讲解,对眼睛常见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2.一位戴隐形眼镜的老师和戴近视眼镜的老师。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注意老师的近视眼镜

师:这是什么眼镜?为什么老师要戴这样的眼镜?如果不戴眼镜,看东西会怎么样?戴了眼镜看东西又会怎么样?

二、多样的眼镜

1.出示太阳镜,潜水镜等:“你们认识这些镜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2.向幼儿介绍各种眼镜。

教师总结:太阳镜—可以保护眼睛,防止眼睛被强光刺伤。潜水镜—潜水员专用的,防止眼睛被咸涩的海水伤害,并能看清楚海里的东西。立体镜—是供大家看立体电影的。红外线夜视镜—是在夜间观察物体或环境用的。

3.你还知道哪些眼镜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发明什么样的眼镜?”

三、感受眼镜的发展与进步

1.师:请你们猜猜,老师有没有戴眼镜?(戴隐形眼镜的老师)

2.老师向幼儿介绍隐形眼镜,可让小朋友观察隐形眼镜,并介绍隐形眼镜的好处和坏处。

 活动五游戏:快来照镜子

活动目标:

1.知道镜子中影像左右相反的特性。

2.练习大肌肉的发展。

活动准备:

音乐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将幼儿两人分成组,一 人当镜子,一人当照镜子的人,教师当旁白。

2.请照镜子的幼儿自己在“镜子”前舞动身影。当镜子的幼儿也要跟着舞动身影。

3.放轻音乐,照镜子的幼儿配合教师口令舞动肢体。当镜子的幼儿也得照样做。

4.教师可以加快口令动作,增加趣味性。

可鼓励幼儿配合旁白,自由发挥想像做出动作来。

5.扮演镜子的幼儿和照镜子的幼儿可适时交换角色。


           

                            活动六游戏:阳光接力赛

活动目标:

1.知道镜子能反射光线。

2.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小镜子若干。

2.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一起做阳光反射实验

1.教师用镜子反射阳光到墙壁上,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要先将阳光直射到镜子上,然后反射到物体上。

2.注意:事先提醒幼儿,光反射在人脸上要避免直射眼睛,以免眼睛被强光刺伤。

2.将幼儿数人分为一组,进行反射阳光的游戏。

二、待幼儿熟悉反射的方式或角度后可进行接力的游戏

如:A 组将阳光反射至B组位置,B组将镜子移到A组反射的地方,继续用镜子将光反射至C组的位……最后将光线传到指定的墙壁上为止。

 

         

                               活动七游戏:镜子魔术师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探索万花筒的主要构造。

2.能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并与同伴合作制作万花筒。

3.体验参与科学小制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挂图。

2.制作万花筒的材料(剪刀、胶带、三面塑料镜片、塑料纸、胶布、彩色纸等)

活动过程:

一 提问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玩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请大家都来玩玩这个万花筒,看看万花筒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发现:许多美丽的花,万花筒每转一次,里面的花都不一样)   师:这么美丽又好玩的万花筒,它是怎样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万花筒的秘密吧!

二、观察万花筒制作的步骤

1.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制作万花筒需要的材料。

2.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步骤图。  

师:我们怎样利用这张图片做成一个万花筒的筒身呢?玻璃是用来干什么的?彩色的小碎片要放到什么地方呢?

三、学做万花筒                  

1.教师和幼儿一起合作制作万花筒筒身

2.幼儿分组合作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1)制作万花筒:把万花筒展开图沿虚线取下来,并按折线折好。把三面塑料镜片用双面胶各贴在万花筒的展开图的背面。(注:贴三面镜片时,缝隙不要过大,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   (2)使用万花筒看观察图片,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3)提问:为什么我们每一次看到的效果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小彩片在万花筒里不断移动位置,被万花筒里的镜子反射后,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图案。)  

四、作品展评

比比,哪组小朋友的万花筒最漂亮?    

      【主题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魔镜魔镜 我问你》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趣味又极具发展价值的科学主题活动。在整个系列活动中,我们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区域、环境等有机结合,使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

一方面,本次主题活动内容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幼儿都爱照镜子,且大班的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操作的活动中能都大胆尝试,逐步深入。特别是延伸到区角里的一些活动,孩子们更是感兴趣。如在区角活动中探索“镜子里的秘密”中,让幼儿用镜子从单一半个对称图案的变出完整图形,到复杂画面中寻找半个对称图案的变出完整图形,再到探索两面镜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关系。游戏材料和游戏难度在不断递增,这些都激发了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的。同时,在幼儿遇到探索结果不一致时,能够在一次次的操作中、记录中进行观察比较,找出答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活动中教师引导过多,怕孩子们完成不了一些操作实验,因此有的地方干扰了他们实现活动目标。教师应负责给孩子们一个支撑,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探索活动,并及时带领孩子们总结。

此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及时关注幼儿的一言一行,了解幼儿的想法及兴趣,抓住教育契机把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可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