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深度融入生活的今天,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应对网络暴力,成为校园法治教育的重要课题。2025年5月20日,张甸法庭吕伟强法官应邀在张甸中学报告厅为高一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拒绝网络暴力,守护青春成长》。讲座从网络暴力现状切入,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知识,层层剖析网络暴力的危害与应对之道,为青少年的网络生活敲响警钟。
首先,吕法官以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开场揭示当下网络暴力正以 “文字辱骂、隐私泄露、恶意剪辑” 等多样形式快速蔓延。他特别指出,网络暴力凭借“匿名性、群体性”特征,不仅可能导致当事人“社会性死亡”,更会引发严重后果,如受害者因网暴自杀,折射出维权困境与精神创伤的双重痛点。
接着,吕法官选取了四个贴近青少年生活的案例,还原网络暴力的法律后果,帮助同学们明晰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如网络谣言传播量超500次或阅读量超1万次,即可构成诽谤罪;隔屏辱骂同样违法,需负民事责任;即使未直接实施暴力,参与煽动、转发也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公开他人私密信息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这些案例处处强调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每一次发言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最后,为面对潜在网暴风险提升同学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吕法官分享了“三步防护法”。事前预防,筑牢思想防线,拒绝参与“键盘侠”狂欢。事中冷静,及时留存证据,包括截图、聊天记录等。事后用法,拿起制度武器,可向社交平台举报相关侵权信息,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吕法官也倡导同学们文明上网,不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参与恶意评论,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鲜活,引发了在场同学们的强烈共鸣。有同学表示:“原来网络暴力离我们这么近,这次讲座让我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也明白了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一直以来,张甸中学高度重视学生法治教育,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未来,学校将继续携手司法部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引导学生在法治的阳光下,安全、文明地遨游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