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助力“教育立区”战略推进,继续以“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态家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以“新教育实验”为依托,以“三品三精”工程为抓手,高举“生态教育”旗帜,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加快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努力办好有特色、有情怀、有格局和有价值观的“励才教育”。
(一)深化立德树人理念,融合五育发展,拓宽全面育人的新视野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生态教育”理念,倡导“自得、自成、自道”育人路径,推进五育融合,践行知行合一,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培育有梦想、敢拼搏、勇担当的时代新人。
厚植情怀,涵养品格。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从长远来看,文化是一个人灵魂的内核。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以“励家国志,成天下才”为育人目标的生态家园文化,用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熏陶,厚植情怀,涵养品格,塑造人格,完善素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风土人情,理解家乡文化内涵,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了解北宋泰州教育家胡瑗、明代“泰州学派”王艮、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当代草圣”高二适等泰州文化名人,探究本地文化名人的精神特质,传承弘扬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
五育并举,赋能成长。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构建学生全面发展体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围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国旗下讲话、家政训话、主题班会、法治心理讲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学生走向“自得、自成、自道”的成长路径。创新举行小学部“六一”儿童节活动、八年级“青春仪式”、九年级 “青春誓言”仪式,让这些仪式活动成为励才学子美好成长的生动印记。深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躬行求知,拓宽视野。持续开展“家国情大走访”活动,走访红色基地,走访各界精英,走访贫困家庭。开展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如“手拉手”义捐活动、“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不负春光,不负韶华”春季踏青活动、“行走中国·研学海外”暑期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放眼国际,思考未来。组织学生到苏中药业、双登集团、太平洋精锻、扬电科技、振华海科、大唐电厂等知名科技企业参观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坚定干事创业导向,锤炼卓越团队,构建事业至上的新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努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校致力将新建的党员活动室、协商文化展示室建成政治学习的中心、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宣传党建文化、协商文化的窗口,以增强全校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净化廉洁从教的心灵,传承乐于奉献的精神。持续开展“润心拔节311”活动,要求党员教师带头结对少数民族学生、困难家庭学生。持续在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中组织“青蓝结对”,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成绩,树形象”活动,发挥广大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锤炼卓越团队。坚持“忠诚学校、实绩第一”的理念,进一步加大领军教师、校聘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学校将进一步从思想上给予关心、引领,从业务能力上给予培训、提升,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指路子,把这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选拔调整到学校重要岗位,让他们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多方面、多维度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数字化专业素养,积淀未来发展的新优势。
(三)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推进教学变革,塑造以学为本的新生态
以课改焕发生命活力。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旨归,深化“乐学·生态”课堂变革,有力推进“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和重构。新的“乐学·生态”课堂,将围绕“一个中心”——以学为中心;力求实现“两个最大化”——教学内容价值的最大化和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大化;紧扣“三个要素”——自主、合作、探究;落实“四个环节”——课内学习、讨论展示、师生互问、点拔讲解。全体励才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习性,强化学习,掌握技术,勇于探索。
以名师领航教师成长。充分利用校内名特优教师资源,成立“励才名师工作室”。由校内名特优教师领衔组建领航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推广教研成果。从教学技能、命题能力到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实现“教、学、研”一体化指导。持续深入开展大学习、大比武等教学活动,促进新教师茁壮成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领军教师走向卓越,最终实现“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成长一批引领型励才名师”的发展目标。
以科研提升教学品位。学校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继续推进新教育实验和区融改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微课题研究的力度,指导教师将自选课题与学校指向研究结合,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提升品位的方面进行专项微研究和班本课题研究,增设微课题研究奖项,以任务推动和奖项激励的形式推动微课题研究上层次,以课程、课题建设为教育教学提升品位,为学校发展擦亮品牌。
(四)落实精细人文管理,打造暖心服务,筑牢安全为先的新防线
本学期,学校聚焦精细管理,筑牢安全保障,打造暖心服务,为教育教学常态高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落实精细人文管理。秉承“励才就是我的家”的光荣传统,弘扬“励志求精,合作共赢”的励才精神。用“家文化”理念武装头脑,用“爱校如家”的行动让精细管理提品提质。学校坚持月度行政例会、推行校内视导,使学校各项常规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学校各职能处室、各级部做到同频共振、协调联动,规范高效,以此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筑牢安全为先防线。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排查,强化校园周边安全治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持续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检查。利用“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课”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安全演练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疏散逃生、抗击各种突发自然灾害事故自救能力。定期邀请专家对师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打造暖心贴心服务。全面树立后勤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观念,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抓好师生伙食管理 “每一餐”,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做到营养可口;做到后勤微笑服务“每一天”,全面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加强校产规范管理“每一处”,做到室室有人管,物物有人管;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每一点”,不仅要处处有绿,还要地地有美。用细节和质量提升师生的满意度、赞誉度,增强师生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
同志们,当下成绩催人奋进,未来重任压力倍增。我们将继续高举“生态教育”的旗帜,在区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在校理事会的亲切关心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