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以“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态家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高举“生态教育”旗帜,深入推进“学为中心”教育变革,持续擦亮励才教育特色品牌,奋力铸就姜堰活力教育金字招牌。
一、坚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潜心探索“五育融合、素养导向”新路径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生态教育”理念,倡导“自得、自成、自道”育人路径,深化五育融合,坚持素养导向,努力培育爱生活、善学习、懂感恩、有梦想,能适应未来挑战的新时代人才。
厚植家国情怀,筑牢善德根基。学校坚持“励家国志,成天下才”的育人目标,增强文化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如泰州博物馆、望海楼、崇儒祠、梅兰芳纪念馆、白马庙海军诞生纪念地,姜堰博物馆、王氏宗祠、高二适纪念馆、曲江楼等,实地感受乡土历史遗迹和红色革命精神。举办课本剧表演、诗词大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才华,涵养励志进取品格。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志愿服务,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做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深化五育融合,润泽生命成长。设计系统化的德育课程,分阶段、分层次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公民道德教育等内容。举办七年级“新生体验营”、校园科技体育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升级“励才大视野”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做强编程、航模、机器人、电子百拼、enjoy AI等科技社团,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策划心理互动节目,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自助与助人的过程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人生的责任。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团组织和管理,引导学生走向自得、自成、自道,促进学生自主、多元发展,使校园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家园、乐园。
开展多元活动,赋能全面发展。持续实施“家国情大走访”系列活动:开展“精英面对面”交流,邀请各界精英分享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职业憧憬与奋斗精神;通过“手拉手,心连心”活动,走访区内贫困家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精心策划“秋季运动”户外团建活动,让学生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组织学生深入太平洋精锻、扬电科技、大唐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力量,提升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矢志崇德正心,实干笃行,充分彰显“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精气神
擦亮党建品牌,锤炼头雁团队。围绕“学为中心”生态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课改中的先锋作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学习,构建“学为中心”党小组学习模式,开展争做“学习型党员”活动,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开展“党建+扶贫”活动,组织党员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开展帮扶工作;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活动,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持续开展“润心拔节311”“润心石榴籽”“拔节手拉手”等活动,擦亮“润心拔节”党建工作品牌。开展“岗位练兵青蓝结对”活动,推动党员名教师、骨干教师更好地肩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顺应时代发展,勇立改革潮头。围绕“学为中心”变革,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为教师搭建更好的成长阶梯和发展平台,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把教师成长当作学校最高荣誉,最大责任。挖掘新形势下出色的骨干力量,加大培训力度,迅速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以适应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学校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构建学习型团队组织,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支持。通过树榜样、指路径、明目标,激励教师成长。强化评价激励,坚决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实行校内破格晋升机制,对在省级课堂大赛中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学校直接破格晋升,把这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教师选拔调整到学校重要岗位,让他们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三、着力外启内发、借势成事,率先争做“学为中心、教海踏浪”弄潮儿
外启内发,推进课堂转型。本学期,各年级各学科组全员参与“课共课”同步教研,通过主备说课、集备研课、个备改课等环节,熟悉“一案三单”开发,学会大单元整体设计;通过“聚焦观课”“量规学习”等环节,娴熟操作“学-问-思-辩-行”结构模型。通过同步教研,科学调控课改的节律,重建备课教研的内容及方式,培养教师的课改学习力、设计力、教学力、反思力、从而形成学校未来核心竞争力。
借势成事,引进国际课程。励才教育走向精致化、特色化、国际化,秋学期新建“科创部”,聘请外教,引进“枫叶教育集团”国际课程,将枫叶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与本土化教育优势充分融合,采用小班教学、分层教学、双教教学,部分学科采用“问题链+微项目”学习方式,进阶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关注和个性化指导,为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中国情怀,具有创新力、领导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卓越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素养导向,改进评价方式。为深入推进“学为中心”课堂变革,学校同步推进“素养导向”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自信力、表达力、反思力、创新力、自主管理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素养导向”评价方式,除传统的笔试外,增加表现性评价,如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科技制作、实验操作等。鼓励自我评价,以培养自我反思能力;通过同辈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强化团队协作。通过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确保教育目标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
聚焦内涵,强化课题研究。学校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围绕“学为中心”课改进行“内涵项目”课题研究。鼓励教师组建跨学科、跨年级学习社群,围绕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根据教师个人情况和成长需求,制定个性化专业发展计划。邀请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策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包括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教育资源获取与整合等,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竭诚贴心服务、乐于奉献,致力建设“温馨和谐、卓越精彩”好家园。
本学期,学校聚焦精细管理,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中精益求精,卓越精彩;竭诚贴心服务,力求让每一位师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关怀。
精细管理提品提质。秉承“励才就是我的家”的光荣传统,弘扬“励志求精,合作共赢”的励才精神,深植“家文化”核心理念,用“爱校如家”的行动让精细管理提品提质。学校聚焦学为中心,创新月度行政例会、党建活动,筑牢安全保卫线,强化校内督导,确保各项常规检查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培育“小老师”,“小主任”“小校长”,各职能处室、各级部紧密协作,同频共振,形成高效协同工作网络,以规范促发展,以卓越绘精彩,以变革赢未来。
贴心服务暖心暖胃。全面树立后勤优质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确保食品安全无忧,更追求营养均衡、口味佳美,让每一口饭菜都成为师生心中的温暖记忆;致力于将温暖与关怀融入每一个服务细节,全面升级窗口服务体验,让每一次交流都充满温馨与尊重。加强生态家园建设,用细节和质量提升师生的满意度、赞誉度,增强师生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
同志们,当下成绩催人奋进,未来重任压力倍增。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迎接教育改革的滚滚洪流!让我们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点亮未来!我们相信,励才的未来,定将是星辰大海!我们也一定能开创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