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学期,溱潼二中人承载着勤奋耕耘的喜悦,走进播洒汗水的春天,共享盛夏的收获,过去的每一天都有我们的奋斗,都有我们的探索。每一天都有我们的收获,每一天都有我们的成长!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内涵发展合力
以“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党支部深入开展“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姜堰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指南》,做好党员教师的培养、管理教育工作,围绕前期“党建带团建,共育时代新人”党建品牌实施方案,所有党员教师勇争教育教学的排头兵、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党员教师带头走进学生,静下心来教学,沉下心来研究,用心、用情、用力思考自己的教育人生,践行自己的教育初心。根据支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的双向培养要求,突出重点引领,形成示范,积极将优秀党员培育成骨干教师。
以深化“百校千师访万家”主题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百校千师访万家,党建引领高质量”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本学期,广大教师积极响应号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有条不紊地走进家庭,实施家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年级组列出月度家访计划,形成月度活动档案,进一步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的需要。
二、立足学生成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坚持“五育并举”,助推“润心”落实落地。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怡情,劳动淬炼成长,新的一年,我们坚持“五育并举”,提高育人实效。我们根据区教育局中小学德育月度主题活动单,细化德育工作;围绕学校年度质量目标,优化智育工作;依托学校抖空竹体艺品牌,深化体育、美育工作;落实劳动课程方案,深化劳动教育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常态化监测、干预、处置、化解机制。
推崇“适切教育”,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我们始终强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是要办适合的教育,让将能上四星级高中学生进入四星级高中,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进入三星级高中,让那些没能进入高中的学生毕业后能对溱潼二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尊重个性差异,开展“适切教育”。一是积极探索优学社团建设,培育拔尖学生,保证四星级高中指标生满额或超额录取;二是优化教学设计、实施分层教学,无论是学案设计,还是当堂检测和课后作业都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开展多彩活动,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方面,继续推进个性化社团活动,学校抖空竹、棋类、书画、乒乓球、篮球等特色社团在活动开展上有所创新,力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进一步放大“大阅读”的育人效益,创造性开发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实施创新性大阅读,积极探索亲子共读、师生共品、读写共生活动,用阅读点亮学生心灵。我校积极争创“新优质学校”;通过举办校园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等专题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彰显学生个性,提升学生集体荣誉感。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涵发展动能
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区教育局正制订的《姜堰区“五不教师”治理方案(试行)》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重点治理不愿加班、不愿参加课后服务、不想晋升职称、不参加教科研活动、不愿意上公开课的行为,这五类教育躺平行为将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内容。让绝大多数肯吃苦、想干事、能干事的教师获得成就感,也让每位老师都有一颗上进之心,争做“四有好教师”,坚决不做“五不教师”。
全方位有效赋能教师成长。根据《姜堰区名师工作室建设意见》和《姜堰区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认定意见(试行)》,我校已有泰州市名师工作室成员3人,姜堰区学科工作室成员4人。姜堰区名教师1人,市三级骨干教师4人、区级18人,当然,就整体而言,数量和层次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教学监测方面,区教育局建立了包含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班级配伍、在读学生、各类教学质量监测数据等有机整合的数据库系统,根据数据支撑,我们已草拟对综合评价处于全区后位的教师实行低聘,空出职称岗位用于选聘优秀年轻教师的思考。职称评审方面,也拟建立教师职称绿色通道,统筹一定比例用于特别优秀的年轻教师破格申报。真正让每位教师都要有一种危机意识,有一种争先领先的勇气。
四、聚力教育改革,提升内涵发展品位
我们在集体备课、高效课堂打造、课题研究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品位。
强化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我们严格落实《姜堰区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四定”“四有”“三备”,优化三次备课流程,放大备课组、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后进”教师的帮扶引领作用;聚焦中考改革,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度研读新课标,打造特色高效“自·互·导”课堂,大力推进聚焦高阶思维、学评相融、学教统一、教学评高度一致的课堂新范式;依托“融改实验学校”建设,积极探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改革。将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师成长融为一体,激活学校内涵发展一江春水。
深化课题研究,加速成果转化。我们以泰州市十三期教研重点立项课题《指向高阶思维的“自·互·导”课堂教学研究》和江苏省十四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自·互·导”课堂深化研究》为重点,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所有老师、特别是课题组成员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深入思考,将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做到教学研究相结合,提高自我研究能力,加速课题研究的成果转化,助力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