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依托,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注重教育科研,提高工作实效,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理念先进、教育质量一流、学校特色鲜明”的农村中心小学。
二、工作重点: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科研活动。
2.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科研骨干。
3.依托校园教研网络,提升教科研层次。
4.抓实课题实施过程,物化教科研成果。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
1.更新观念,营造氛围。
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思路。每位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2.完善机制,明确职责。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强化教研组长职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青年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教科研工作的合力。完善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科研网络,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二)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倡导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校园。
我们倡导教师阅读教育理论专著,掌握基本的教科研方法,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思想,并把理论内化为理念,用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倡导教师自己订购一些优秀的教研报刊。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加强校际交流,互通信息,博采众长。
2.开展主题活动,形成对话机制。
围绕乐学课堂、融改实验、梦想课程、“变革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等主题,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活动。集体备课采取个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备课方式,反复磨合,提高实效。开展教研组之间的听课,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执教者要介绍设计意图及自我反思,评课要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能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3.落实校本培训,抓好继续教育。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教研教改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学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严格实施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学带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
(三)以研究促发展,扎实开展研讨活动。
1.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科研。
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秉持“让儿童站在舞台中央”的办学理念,致力培养“体悟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健康儿童”,以省课程基地、市卓越教育项目建设和区融改实验为抓手,坚持特色亮校发展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蒋小之基。坚持以课题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路,发挥教育科研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为日常教育教学服务。“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每位教师都要树立“教师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聚焦核心素养,构建乐学课堂。
构建“乐学”好课堂新样态,做好融改实验研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和梦想课程等活动,利用校本培训时间,梳理本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选定研究课题,结合当前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展研究。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微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
1.组织教师进行秋学期学习质量分析
2.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3.新教材培训暨实验操作培训活动
4.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5.参加区级教学研讨活动
三月份
1.组织校级青年教师乐学课堂优课展评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全区小学各学科观摩研讨活动
3.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4.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5.区级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
四月份
1.参加区级小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
2.开展校级综合实践活动
3.各学科名师工作室活动
4.姜堰区课题过程性研讨活动
5.梦想课程专题培训活动
6.姜堰区首届小学生“经典讲书人”评选活动
五月份
1.校级青蓝结对工程有序推进
2.组织小学生艺术选拔赛
3.参加全区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小学生社团建设研讨活动
5.开展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6.校刊校报资料整理
六月份
1.儿童节课本剧汇演
2.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及优秀课例评比活动
3.做好课题结题上报工作
4.组织春学期小学期末质量监测
5.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及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