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学生  思想品德课  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自于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师要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从而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用爱与尊重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思想品德教学最终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初中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用对学生的爱、关心和尊重来构建课堂。思想品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总有一道看不见的屏障,这道屏障里有身份的差别、年龄的差别、思想的差别等,只有打破这道屏障,教师才能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更加相信教师,容易接纳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让学生都能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愿意学习思想品德课程。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构建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真正能让学生产生触动的内容来进行讲解。课堂的构建主要有三个阶段:备课,上课和课后评价。备课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课本中的知识备好,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案例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设置好课堂上需要提问的问题和课下布置的作业等。在上课时,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同时边讲课,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路进行内容和进度的调节,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吃透学到的知识内容。在课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多关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课下补习。

二、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提升课堂有效性

新课改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日益丰富,更多新的方式应用字教学中,并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以下三种教学方式,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比较大的帮助,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方式时,方法比较老套。在思想品德的课本上结合每节课的学习都有一些相应的例子,但这些“经典案例”比较老套,经常是古人的例子或者是大发明家、政治家的例子,再或者是“某人”这种编出来的例子。初中生接触的是一个真实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也应该以课本案例为方向,来补充一些切合实际的、能够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熟悉的篮球明星林书豪的成名经历来作为案例。通过这种贴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们积极学习的态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深意,提高教学效率。

2.探究式合作式教学

探究合作式教学是将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相结合。对于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构建来说,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学生们进行思考的,也有一些内容是需要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出最合适的答案。比如针对“老人在路上摔倒该不该扶”的热点话题,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还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指导学生最终得到一个既符合伦理道德、又能保护自己的答案。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中小学课堂上的常用辅助教学方式,虽然教师们现在基本都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如何充实多媒体课件,不至于让这一个手段沦为课本的副本是每一个教师需要用心研究的内容。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有些知识点也比较散乱,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合力构建,因此,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堂模板。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在由多媒体构建的相应情境中,学生们可以跟随教师的讲解来进行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三、总结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是学生在成长阶段所必需的,对学生的未来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认清真善美,远离社会中的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现象和行为。该课程的教师应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课本为基础,以社会实际情况为案例辅助,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来提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