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未来,大部分孩子都是掌中宝,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尤为关注。但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极为关注,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忽视了。这也不能怪大家,很多家长都不懂得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能有什么心理问题啊?其实,据心理学家统计:人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少儿时期的一些经历有关。因此,心理学家呼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是从幼儿阶段到青少年阶段逐步发展成型的,假如我们忽视了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心理问题,任由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或是心理问题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消极影响。
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相当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点:一种叫做“树大自然直”的放任式,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不需要管教,自己长大就是了;一种叫做“有钱走天下”的溺爱式,父母认为自己赚钱让孩子吃好穿好就算尽了责任,只要有钱孩子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一种叫做“棍棒下出孝子”的严厉式,孩子只有严厉管教,才会有出息。在这些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容易出心里问题。
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不懂,应该交由老师来处理。其实不然,孩子在校和老师相处的时间,和孩子在家庭社会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来比,太少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才能做好。很多问题的产生还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有句话说得好:“儿时,父亲是山;成长中,师友是山;工作中,伙伴是山。”父母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 营造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孩子喜欢在充满爱和温馨的家里生活,这样的孩子特别感到安全,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自信,心情愉快。所以,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烦闷,把与家人的矛盾摆在脸上,使家成为一个“战场”或“冰窟窿”。那样,孩子会感到惴惴不安。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跟他没有关系,会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导致父母生气,而沉浸在惊恐与自责中。我们应该向西方的父母学习,经常性地把对孩子的爱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另外孩子容易感到“皮肤饥饿”,需要得到父母的拥抱和抚摸,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怀抱和双手让孩子感到爱的满足。
2 .正确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分寸。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批评和表扬他都没有用。他只听老师的话,所以请老师多和我的孩子谈谈。”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家长没有掌握好批评和表扬的分寸。
我认为对孩子的表扬要及时、适时,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我们最好是当着众人的面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到光荣,而想到以后也要这样去做。批评也要注意时间、地点、方式。我们批评孩子要避开众人,避开吃饭的时间,对于孩子的问题要简单明了,不能啰嗦、说个没完,更不能说过头的语言、侮辱性的语言、标签式的语言。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为了让他感到自己有信心改正缺点,还可以用我们的智慧,用表扬的形式来指出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开心地接受家长的意见。
3.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大人需要与别人交谈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得到朋友的认同,孩子更是如此。他们需要有人静静地听他讲话,听听他的感受和体会,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痛苦和困难。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忽略了这些,总是以忙、事情太多而逃避孩子的倾诉。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到与父母之间没有了共同语言,觉得和父母没有话讲,甚至不知道该和父母讲什么好,更不要说交流思想。正因为父母不喜欢听他讲话,所以他也不喜欢听父母讲话,对父母的话不感兴趣。父母对孩子的倾听是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安慰,更是一种榜样,会让孩子也学会倾听,学会专心听讲,对他的学习、交友等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与老师建立同盟关系,密切配合老师的教育。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候很怕老师,有过很多被老师批评的经历,所以造成了心理阴影,成了父母还是心理对老师有一种畏惧的心理,担心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担心老师看不起孩子,怕老师告状,怕老师对自己孩子关心不够。这种心理会影响孩子对老师的信任,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好的后果,给老师对孩子教育带来困难。我们应该从心底里去相信老师,对老师的做法要支持,要相信老师这么做是为了帮助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害孩子。事实上也是如此,老师的做法即使有些小小的失误,那也是难免的,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猜疑老师的目的,议论老师,应该想办法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孩子面前要绝对支持老师,做老师的好帮手,这样做能坚定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使老师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看待孩子与同伴的矛盾,教会孩子宽容对人。
孩子上学后,很容易和同伴产生矛盾。因为大部分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父母长辈一般都以孩子为中心,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到了学校后,很多孩子还是以在家的方法处理和同伴的关系,就会产生矛盾,发生不愉快的事。而孩子就是在与同伴的矛盾中学习怎样与人相处的,在这些矛盾中,孩子学习怎样跟人沟通,怎样请求别人帮助,怎样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孩子和同伴发生矛盾,是一件好事,正是我们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的好机会。
有些孩子受气后往往会回家向家长哭诉。面对自己的心肝宝贝受了委屈,有些家长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赶到学校为自己的孩子出头,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会给孩子造成误导。孩子还小,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回家叙述事情时,往往会忽略了自己犯的错误,把同伴的过错叙述得比较夸张,这种叙述会误导家长。这并不代表孩子想撒谎,而是孩子的心理发展还没到关注自我的程度,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不需要大惊小怪,更不能因此斥责孩子。面对孩子之间由于好玩造成的矛盾,家长是在家发个牢骚了事,还是冲到学校训斥别的孩子,或是打电话给老师兴师问罪呢?我想这些做法都是欠妥的。这是个教育自己孩子的好机会,我们家长要好好把握。我们可以先安慰孩子,替他的同伴向他道歉,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从气愤、伤心中平静下来。然后,家长可以打电话向老师询问事情的经过,另一个孩子的问题可以拜托老师或是孩子自己的家长教育比较好。最后是最关键的,和孩子一起探讨和同伴的相处方法,如何处理游戏、学习、活动中与同伴发生的小磨擦。告诉孩子对朋友要多一份谅解,多一份忍让,这样别人也会遇到事情宽容自己,体谅自己。孩子学会了宽容,也就是学会了怎样赢得朋友。有了朋友,一个人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孩子才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正确对待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很多年轻的家长在一起常常会谈起孩子的学习,一说起孩子的成绩不如朋友的孩子,有些家长就感觉很丢脸,觉得孩子学习不争气,就会指责孩子不好好学习。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但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正因为是孩子,所以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才更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否则要我们老师家长来干什么呢?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算了。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要伸出手去,用自己的智慧去指点他们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做父母的价值体现。
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会一切的,他们需要在困难、挫折中成长。我们家长也不是生来就会做好爸爸好妈妈的,我们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享受做家长的烦恼和快乐,不断朝着好家长的方向努力的。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