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来,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于“教育立区”发展战略,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办有活力的的乡村教育。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引领,筑牢战斗堡垒。
我校党支部在区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党建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
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形式,引导党员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例如,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并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进行交流研讨。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党员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诗歌朗诵、演讲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强化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明确支委会成员职责分工,加强团结协作,提高党支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定期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党支部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训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确保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制度化。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按时上好党课,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之间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三)推进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制定防控措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党员教师与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定期召开教职工座谈会,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工作。
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违规行为,树立教师良好形象。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监督。
(四)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校工作取得新成效
党员教师带头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立党员教师教学示范岗,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党员教师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二、活动育人,打造动感童年。
(一)团队工作有特色
“队员们只有动起来,童年才会更精彩”。我们一直在努力为少先队员们打造一个“动感”的童年。开学前,学生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拿起扫帚、水盆、抹布等劳动工具,对教室和走廊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整理。队员们还带来一盆盆绿植花卉装点教室,整个校园生机勃勃。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5月份,在区税务局、区妇联的关心下,我们组织全体师生,前往姜堰区万达影院观看爱国主题教育影片《维和防暴队》,大家看到了中国维和警察在国际舞台上的飒爽英姿,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6月份,在俞垛镇总工会的关心下,组织全体师生参观了江苏通达船用阀泵有限公司。
我们还邀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环球传动泰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唐进到校宣讲,他以《劳动创造幸福》为题,从“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三个方面,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奋斗感悟,并寄语孩子们要奋发学习,锤炼本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关于“动感”的定义,我们的解释是让“心动”成为一种追求,让“灵动”成为一种时尚,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让“劳动”成为一种品德。引领队员们向美而行,为队员们构筑“动感”的童年而努力。近年来,我校少先队大队分别获得江苏省、泰州市先进集体称号,大队辅导员尹小明多次在区、市骨干辅导员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
(二)石榴关爱有温度
近年来,在俞垛镇务工的外来人员逐渐增加,我们历经四年打造了“红石榴”家园,从五个“一”入手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彝族女孩热力么作子随哥哥嫂嫂从老家来到俞垛就读,刚进班时感到不太适应。老师们定期到该生家家访,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走访中,大家注意到该生在家时的学习环境一般,于是为该生送上文具和台灯。在学校师生的关心关爱中,热力么作子逐渐在俞垛中心小学找到了归属感,热爱学习的她获得校“红石榴”奖学金,被评为区“新时代好少年”,荣获区“书香伴成长”征文现场展示一等奖,这是姜堰农村学校唯一的获奖选手。
三、以研促教,提升办学活力。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校始终坚持“以研促教”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
(一)加强教师培训学习
1.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各学科“名师工作室”活动,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2.开展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1.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学校对课题研究给予经费支持和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推动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三)聚焦课堂教学研究
1.深入推进“乐学好课堂”建设,开展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观课、议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2.以“同课异构”“一课多磨”等形式,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第二教研站和教研室组织的学科赛课活动,引导教师在对比中反思,在实践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促进团队合作交流
1.建立教师合作机制,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鼓励教师共同备课、分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
2.积极开展校际交流研讨活动,与周边学校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四、警钟长鸣,夯实安全根基。
安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更是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的关键。我校始终秉持“警钟长鸣,夯实安全根基”的理念,将安全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全体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工作中,我校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如《校园安全责任制度》《校园值班巡逻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形成了严密的安全管理网络。例如,明确了学校每日两名值班人员的巡视分工、每日值班的记载等。在上下学期间,校门口安排了专人值班,和保安共同维护秩序,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公众号等形式,向师生普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等方面的知识。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逃生能力。本学期,我们成功举行了4次应急疏散演练,师生们在警报响起后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我们邀请溱潼中队的消防员走进校园,进行现场演练,让师生们亲身感受和学习安全知识。
加强校园安全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每天定时对校园的教学楼、操场、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确保设施设备完好无损,要求巡查人员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安全办,严格管理校园出入人员,实行登记制度,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与相关部门合作,清理了校园周边的影响学校运转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强化学校食堂的管理,严格把控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确保食材新鲜、卫生,加工过程规范。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每日对食堂进行卫生、安全检查,保障师生的饮食健康。
五、精致后勤,保证服务品质
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后勤部门秉持“精致后勤,保证服务品质”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学校对食堂防水和餐厅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翻新,包括内部的墙面粉刷等,为师生提供了更加整洁、明亮、舒适的就餐环境。
(二)物资管理与保障
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物资采购制度,严格把控采购流程,确保所采购的物资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且符合相关采购规定。对学校的办公用品、教学用具等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定期盘点,及时补充,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餐饮服务与管理
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关,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到餐具消毒等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我校的食材采购,在采购量少、线上招标整体流标率超过八成的情况,如何科学、合理合规的采购,我们制订了一套自己的采购方式,即全体老师参与询价、再与局限价对比的方式确定采购商和采购价。同时根据学生的营养需求,精心制定食谱,确保学生吃得健康、美味、安全。只有食品安全有了保障,学校的一切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我校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深知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力度的重要性,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监督实行24小时电子监控管理和工作期间管理员人不离岗的双重管理;管理人员每天重点查一个油灶,对其它灶巡视检查,并详细记载登记巡查情况。要求值班人员每天检查供应商的食材质量,我校食堂工作人员朴实勤劳,有责任心,能按食堂操作规则,并能做好清洗消毒方面的工作,真正使在校用餐的师生吃上了放心饭、放心菜,食堂管理井然有序并成功登上姜堰市场监督局的“红榜”。
(三)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
极推广节能措施,各班更换了节能灯具,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加强对师生的节约意识教育,倡导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形成了良好的节约氛围。我校一直施行的垃圾分类,已初见成效,师生已经形成了垃圾分类回收的习惯,真正做到资源不浪费。
我们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全校师生意气奋发,我们将为办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乡村学校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