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一群充满好奇的探索者——来自叶甸中心小学的学生们。他们背起行囊,踏上了一场融合湿地生态、海洋奥秘与文化传承的研学之旅。这场活动以“湿地+海洋”双主题为线索,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科学探究,让课本知识“活”了起来。
第一站:解码湿地密码——生态课堂里的生命奇迹
步入溱湖湿地科普馆,学生们瞬间被“会说话的湿地”所吸引。全息投影技术还原了麋鹿群在芦苇丛中漫步的场景,AR互动屏前,孩子们轻点手指,湿地食物链的奥秘便以动画形式跃然眼前。专业导师的讲解揭开了湿地“地球之肾”的功能: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庇护生物多样性……一位学生感叹:“原来泥滩下的微生物才是真正的环保英雄!”在导师指导下,他们记录菖蒲、芦苇的形态特征,观察豆娘与蜻蜓的差异,了解溱湖会船文化与家乡美食“溱湖八鲜”。
走进溱湖海洋馆的弧形隧道,鳐鱼从头顶优雅滑翔,玳瑁龟在珊瑚间穿梭。学生们通过触摸屏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更在“鲸落生态展区”领悟深海生命的轮回。“海豚剧场中海豚跃出水面的瞬间,欢呼声响彻场馆。表演结束后,驯养员揭秘海豚救助故事,并展示海洋塑料污染的触目惊心画面。孩子们自发讨论起“减塑行动”,有人提议:“我们可以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还要参加净滩活动!”
返程大巴上,学生们仍兴奋地分享见闻:“我想为湿地设计智能监测设备!”“我要把环保日记带到班级里!”这场研学不仅是一场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溱湖湿地用其独特的生态语言告诉年轻一代:保护自然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