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孩子发脾气,造成情绪堆积才有害。
这跟我们对待大人发脾气的态度是一样的:大人也可以发脾气,很正常。只不过,大人的大脑是发育好了的,确实有更好的办法来代替发脾气。大人不允许孩子发脾气、对自己发脾气常常觉得后悔、不会正确处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才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一、发脾气可以的,没什么大不了
很多人一直以来对发脾气都有误解,觉得发脾气就是脾气差,生气就是无理取闹。其实,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而发脾气就是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方式。
告诉小孩子,生气并不羞耻。可以生爸爸妈妈的气,可以生朋友的气,也可以生自己的气。
例:儿子摆卡片摆得歪歪扭扭,会跟我说:“妈妈,我的心里很痒痒,很想跺脚或者撕东西。”“对,这是在生气啦!你心里想摆好这些卡片,偏偏自己没做到,就会生气。这是没关系的,谁都可以生气的。”
帮孩子识别出情绪,并允许孩子生气,是教会孩子好好生气的第一步。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教会孩子接受小小的自己的情绪,尊重负面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说:“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出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孩子发脾气,是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的表现。
在成长中,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暂时跟不上,需求无法实现,心里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这个阶段的孩子,理智脑发育比情绪脑滞后,很多感受孩子无法用语言描述,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总结一句话:因为我有需求,但我不会表达。只有发脾气才能让你看到我。
三、学会正确发泄情绪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他没有准确感知自己是何种情绪的能力,也没有描述出引发这种情绪的原因,即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可能是羞于表达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替孩子说出他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情绪。
刚开始或者对于很小的孩子,需要你做示范,用语言说出来,孩子来回应“是的”或者点点头。别小看这样的一句话,既能体现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又能给孩子做示范:表达情绪的方式除了肢体动作,还可以是语言。日积月累,孩子也会慢慢学会这种情绪表达方式。
四、拥抱可以平静下来
不论孩子现在学没学得会“好好生气”,一定要让孩子坚信一件事: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时,一句接纳的话语、一个拥抱、牵牵小手、拍拍后背,家长的态度是更能让孩子感受自己是被接受的、被爱的,这比讲道理或者表达情绪更重要一些。
请让孩子知道:你可以悲伤、沮丧,不用时刻微笑。哭泣不是软弱。发脾气不是无理、不乖。你的感受很重要。不必为此羞愧。无论怎样,你都是被爱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