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基本都是和家人互动,上幼儿园后开始学着独立与人交往,同伴关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孩子的成长,同伴、朋友对孩子的影响日益显著。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能收获良好的友谊,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他们对学校、集体的归属感也会增强,有益于学习。
一、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
3-4岁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分享自己的物品和情感,同伴合作行为不够成熟。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所以得不到同伴的认可。
2.不同性格孩子人际交往中差异大
在学前儿童中,有的孩子内向,害羞胆小,不敢与人交往;有的孩子天生气质敏感,生活上遇到一些变化,需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3.家长榜样影响着孩子的交往能力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的教养态度及方法、家庭人际环境、社会交往能力等对孩子都有着直接影响。
4.社会环境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居住在高楼大厦单元楼里的孩子越来越多,活动空间相对变小,限制了孩子与伙伴间的游戏活动。另外,因为科技产品的风靡,孩子很多时间以机器为伴……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交往技能的发展。
二、如何引导孩子友好与人相处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动因,与同伴的良好交往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孩子与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作为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家庭环境方面: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友善的行为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营造一个亲密和谐的家庭氛国,鼓励孩子与亲戚朋友建立友好的互动关系。
具体方法:
1.让孩子学会懂礼貌
人与人相处,最初建立在语言交流上,让孩子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会用“请、麻烦、谢谢……”孩子懂礼貌,同伴就喜欢和他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懂得谦让,这就增进了的友谊。
2.让孩子学会招待客人
家长可以先从让孩子学会招待客人开始,比如说家里来客人了,让孩子端水果、端杯茶,同时制造机会让孩子与客人进行交流,让孩子与叔叔、阿姨或者是小伙伴一起看电视、聊聊天。孩子既感受到做小主人的乐趣,又锻炼了交往能力。
3.让孩子多与同龄玩耍
节假日的时候,家长可陪同孩子去人的地方玩耍,比如:游乐场、公园等,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人,有机会和他人进行交流、相处。孩子在接触陌生人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
4.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让孩子友好地同他人相处,必须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为什么朋友这样做”、“为什么他不跟你做好朋友”、“你不愿意和朋友分享,朋友会喜欢你吗”等,告诉孩子想要收获友谊、和他人友好相处,必须要懂得替别人着想,有时候还要宽容他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而应思考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更多的耐心。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会收获更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