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童所需育成长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中,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启迪幼儿的身心。首先,户外游戏通常包含各种跑、跳、攀爬等动作,锻炼幼儿的大小肌肉群,提高身体的协调、平衡运动能力,促进身体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其次乡野环境开阔,幼儿可尽情参与同伴互动合作进行“项目化学习”。例如:共同寻找、搬运树枝、绘制图纸、施工搭建“小房子”,在“项目”学习倾听、分享、合作;再者,户外乡野活动让幼儿静距离接触动植物,观察生命成长。例如:照顾受伤的昆虫、自制鸟儿投喂架、观察蚂蚁搬运食物,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与责任感。让孩子直接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唤醒对万物的尊重与保护欲,滋养内心的善意。
(二)破时拓界趣无疆
卢梭的《爱弥儿》中提过“自然教育”的理念,教育要顺应自然天性,依托乡村环境培养自然人。教师拓展幼儿活动空间开拓户外自然教育资源打破时空局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到,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反观我们的一日活动表,孩子们丰富的活动挤得满满当当,户外活动只能见缝插针,碎片化、无趣单一化渐渐充斥在户外活动中。将区域活动、课程活动等户外化、乡野化。例如东营市晨晖幼儿园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将自然元素融入教育。如在户外设置原木、柳编小屋、沙池区、“考古场”等区域,让幼儿在与自然对话及互动中成长。室内环境也采用树枝、麻袋片、石子等自然元素创设。课程分为自然运动、自然科学等8个子课程,教师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树皮纹理、记录天气变化等,开展自然语言、数学、艺术等活动。课程的活动性、多样性、可拓展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乡野资源的融入能够让自然资源得到丰富,在乡野环境的构设下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让幼儿从自然事物的接触下亲近自然,培养观察力,幼儿与同伴互动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