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灭亡的一百多年里,现代、当代的许多作家似乎因为一部《红楼梦》而成为了知音,从爱国学者王国维到鲁迅、张爱玲、三毛再到如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作家刘心武,都给予《红楼梦》极高的评价,在这部书中如痴如醉。周汝昌老先生的一句话胜过了千言万语:“定是红楼梦里人”。《红楼梦》的魅力是不言而喻的。翻来覆去,《红楼梦》也读了几遍,虽没有红学家那么多的研究成果,但我却在阅读中发现雪芹先生在书写四大家族兴衰史的同时,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是一些闺阁女子令人钦佩的勇气。
先所那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破落户儿”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齿笑先闻”,一个“恍若神仙妃子”的女流之辈,在一个封建大家族中独揽大权,大小事宜,无不经手,这实在需要超凡的勇气,况且,她还把偌大的荣国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勇气背后是悉心的照料与操劳。我又想起了探春,在王熙凤病倒的时候,是她主持了大局,她虽为小姐,却是庶出,在众人质疑的目光中,她用勇气作支撑,公平为准则,将下人们管治得服服帖帖,面对赵姨娘的无理取闹,她义正词严,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姐能有如此勇气,令人叹服。
当然,《红楼梦》里最具勇气的,是女主人公林黛玉,一个惊世骇俗的绛珠仙子,在“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风刀霜剑严相逼”中,是勇气支撑着她“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她注定与那个封建社会格格不入,别人以聚为喜,她反以为悲,她的孤傲令她不能为众人理解。于是,芒种节的小山坡上,“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吟感动了鸟雀。想来,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这除了需要勇气,我想,还有被世俗所不容的高傲的、坚贞的灵魂。
其实,《红楼梦》里所体现的勇气又岂只有这些?而这些有都表现了作者的勇气,因为在大兴文字狱的年代,这部不朽的巨著能被创作出来,本身就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
定是红楼梦里人,我陶醉于《红楼梦》,虽然我只是这部书千千万万读者中的一员,但我相信我的感受能够引起共鸣,从中我有了更多的收获,有勇气在生活给予的压力下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