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个树根,愿埋在古田的银杏下。
假如我是一滴水,愿洒在溱潼的湖水间。
假如我是一片云,愿飘在坝口的广场上。
假如我是一颗星,愿镶在姜堰的夜空中。
……”
曾听说过:“人无不钟情于少年的华意和浪漫,人亦皆钟情于初初度我的历史故乡。”姜堰是我的故土,也许它只是个普通的小城,但是悠悠乡情全系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谁都曾向往过大都市的豪华气派,可骨子里始终流淌着故乡的血脉,总有一种叫“乡情”的东西牵扯着自己。天涯海角,记忆深处永远镌刻着“故乡”二字。
我是在姜堰的坝口电影院旁的一条小巷中长大的。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姜堰:一条青砖小道,被岁月的巨轮碾得凹凸不平的路面,穿梭其上的是或轻松、或沉重、或匆匆、或悠闲的脚步。小道两边是一排老房子——那种最普通、最常见的老房子。历尽沧桑,墙上的石灰剥落得一块白一块黑,交织投影下岁月的痕迹。刹那间,浓浓的乡情从老巷深处传来,萦绕着我,久久、久久……
时空扭转,穿梭时空的阻隔,姜堰不断变迁的画面从眼前闪过,转到了现在。商业步行街取代了那条清砖小道,街道两边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百货商店、衣饰专卖店、磁带行、面包房……多了几分时尚的气息,活力冲淡了古韵。姜堰开始追求走入时代前沿,替孩子们请来了“肯德基”、“麦当劳”叔叔;“苏果”和“时代”争相媲美;“森马”、“奋牌”、“以纯”……渲染着年轻人的青春与朝气;饮食一条街,尝遍各种特色佳肴。强强联手,打造一个道路宽阔,天蓝水净,绿树成荫,流光溢彩的新姜堰。拉开城市框架,人民路,姜堰大道、三水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全部改造一新,西大街改造成泰州市范围内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行政中心、南大街商贸区、新世纪广场、北大街商贸区、精品小区等各项工程均进展顺利。
鱼米之乡当然离不开水。我的家乡还有一条美丽的湖——溱湖。溱湖水不像大海一般浩瀚深沉,不像长江一般奔腾不息,也不像小溪一般活泼欢快。和众湖同媚,然而又与众不同,透着灵气。姜堰一年一度的会船节有着“溱潼会船甲天下”之称,被列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并被专家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
溱潼会船历史悠久,相传南宋时期岳飞的义军与金兵激战溱湖,当地百姓在清明节撑船祭奠死亡将士,久而久之,便演绎成一种水乡习俗。每年清明节的这一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闻鸡起舞,踏晨露,破晓雾,折三两枝桃花,裹一身油菜花香,早早地从四面八方往比赛场地集结而来。日上三竿的时候,水面上竹篙如林,千舟待发,圩堤岸边车轮滚滚,人流如织。当盛会的汽笛拉响的时候,喜庆的鼓乐鞭炮齐鸣,数百只象征和平与自由的鸽子翩然腾空,水上赛船的浪花飞溅,岸上欢呼的人声鼎沸。民国诗人陈二指曾经形象地记下了这样的场面:专练会船架竹篙/一声锣响滚银涛/各争胜负分前后/不亚金焦训水操。
正是这些独具的传统民俗,正是这些特有的人文风情,溱潼会船节和云南的泼水节一起在上世纪末被国家旅游局正式列为中国十大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节之一。溱湖的丹顶鹤、麋鹿、扬子鳄等珍稀动物也年年等待着与海内外朋友共庆水上狂欢节。
来吧,远在他乡的亲人,如果说会船是姜堰的一面旗帜,舟楫是溱湖的一双臂膀,那么,船儿则是一只只放飞的相思鸟,它一年一度衔来东西南北的眷恋,迎来五湖四海的宾朋。
来吧,海内海外的朋友,姜堰人民欢迎你,姜堰也正以其独特美妙的音符,汇入时代激越的主旋律,唱响与时俱进的主题歌。
(原文刊登于姜堰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