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领雁计划培训班读书心得(四)


领雁计划培训班领衔人黄翠萍园长带领我们学习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一书,仔细阅读,获益匪浅。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地不在进行观察。人通过观察,帮助自己在目前的生活中得以生存,并且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人还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除此之外,专业人员和教师们还通过专业的观察进行研究和教学。《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学习如何敏锐地观察幼儿、严谨地分析他们的行为,并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当地指导。全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八章为理论与方法篇,旨在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观察的意义,初步掌握观察、分析、指导幼儿行为的具体方法;后四章为实践与策略篇,对于一个称职的幼儿教师来说,她的第一个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是读懂幼儿,能够从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中分析出他们的情感和需要,这就要求一个幼儿教师对幼儿具有由衷的热爱和细致的关注幼儿,本书就详细介绍什么是观察的方法,以及什么是观察中的行为。全书将从观察概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概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描述的方法、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我知道了观察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严密的计划进行设计的,拟订一份观察计划,对观察者而言,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观察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对象、观察主题、观察情境、观察者的角色、观察记录方法、观察效度、伦理道德问题。在观察计划的内容种,我对于观察主题和观察方法还不够了解,因此重点学习这两个方面。观察主题选择儿童行为的不同领域,比如可以选择身体动作、语言、智力发展(认知)、社会性互动、情绪情感五个方面的一个或几个领域进行观察。还可以选取较小的角度进行观察,比如社会性互动领域包括同伴互动、师幼互动、互惠行为、等待行为、轮流行为、攻击性行为、分享行为等较小的角度观察情境教师常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观察。

观察记录方法记录方法包括图表法(追陈、社会交往)抽样法(时间抽样、事件抽样、快照法)叙事法(包括日记法、个案记录法、铁事记录法等)等级评定量表,检核表。同时我很感兴趣的是书中呈现的这些观察和分析,看到书中的这些观察与分析后,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每一个孩子展现出来的行为的背后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当我们发现之后,我们应该结合理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外部环境的作用,进行多次的观察与分析,认可幼儿的认知、情绪、交往等多方面的表现,从而进行多种策略的引导。

这本书第一章呈现了诸多适合我一线教师实际操作的观察方法与案例。看到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感觉似曾相识,其实都是我们教学中的现象,看到一个一个观察案例分析,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感悟至深,带来很多启示。书里面详细的介绍了观察的方法,如:描述的方法,取样的方法,评定的方法,而每类方法下面也有介绍了几种方法,比方说,描述这一类方法包括日记法,轶事纪录法、实况详录法和样本描述法等四种,每种方法下面有详细的介绍和一些案例,定义和案例相结合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消化。

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交往的,社会交往在儿童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成功的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儿童而言在交往中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行为:社会退缩和攻击行为,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如何帮助这些在交往中遇到问题的儿童呢?观察就是第一步,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把握问题的全貌,观察是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本章详细介绍了观察的方法,回想自己以前的观察记录,基本就是笼统的描述,都忽略了观察记录本身的意义,看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反省,对观察和记录有了全新的认识。

1.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在工作中随时随地学会观察,其实孩子争夺玩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我们老师也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觉得头痛不已,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那么,我们是否留意把这类工作中典型的难题给找出来并进行观察和整理呢?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呢?我们能被称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吗?

2.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观察的专业知识。因此,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专业教师无论工作多忙,看书学习决不能放松。要多看书、看好书,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因此,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跳出原来惯有的思维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梳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观察真的不是一件易事,孩子的任何一个行为都能流露出他内心的想法。老师的观察越细致,分析就能越加贴切些,这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慢慢提高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总之,老师也是要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增值。只有不断吸收好的理论才能够将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对幼儿的教育才会更加细致。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观察儿童行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孩子的行为,真正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它还有助于我们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强化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时,我们可以从孩子的不同行为表现上,反思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表现,是我们的活动目的没有价值,还是活动的形式、内容不吸引人,或是老师的语言不够精彩等等问题。在分析儿童行为时,我们要运用到各种理论知识来帮助我们解读儿童的行为,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不断地观察、分析、反思中帮助我们逐步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当然,观察还有助于老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在我们认真观察了孩子和分析了孩子行为后,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将孩子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家长,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促进家长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