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然后用强化玻璃从中间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奈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尝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得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换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象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实验到了最后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跳到那边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最懦弱的鱼。
最凶猛的鲨鱼变成最懦弱的鱼,并非生理机能褪化,本性特质的缺失,而是屈从环境,信心丧失使然。换言之,是心理问题而非能力问题!这条可怜的鲨鱼让我想到了校园内的“差生”们。他们的遭遇与这条鲨鱼何等的相似!(极个别确因智力因素致差的除外。)鲨鱼屈服于强化玻璃,“差生”们在师生、家长的抱怨中沉沦;鲨鱼对热带鱼视若无睹,“差生”对各类考试“破罐破摔”;鲨鱼在池里不敢越“鱼池”一步,“差生”在课堂上龟缩在教室的一隅……一百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有九十九个像鲨鱼那样“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跳到那边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他们放弃了学习,放弃了上进,他选择了失败,选择了投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差生”们改变心境,绝不能让学校成为“差生”们的“鱼池”。
一、让学生所处的人文环境赏识化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讲过他小学时的一件事:一天老师拿出一张下方有个小黑点的白纸,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全班学生都说看到了一个小黑点。为什么大家都只看到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黑点,却看不到一张洁白的纸呢?这个故事点出了“差生”们在校园内所处的人文环境。
由于生理、心理发育程度的不均衡,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接受教育出现缓急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师生和家长们则不然,容不下学生的慢节奏,对他们身上出现的“小黑点”,往往是“黑点障目,不见优点”;对反复出现的“小黑点”,更是声色俱厉,泰山压顶,根本无视一整张基本洁白的白纸!
“境由心造”,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的褒奖!对学习中出现的“小黑点”,他们清楚这不是光荣的事情,肯定想尽力去解决!可老师和家长们更多的是执行摧毁自信的教育,不断地对学生说“不行”,有意、无意地去放大“小黑点”,让学生产生“打碎一个鸡蛋,如同失去一座鸡场”的痛苦体验!直至学生丧失祛除“小黑点”的决心和勇气。“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郑渊洁的童话名言揭示出深刻的教育哲理。
教师应该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洋思精神”来比照自己,科学地对待“小黑点”,反思自己的教,点拨学生的学。一方面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调整好心态,以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微笑和关心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宽容学生身上的“小黑点”,善待学生的不足。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出现“小黑点”和祛除“小黑点”的过程正是其发展进步的过程。教师要倾注真诚,从学生的境地,设身处地替学生想一想,让学生感到关心和爱护;第三,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观。从而,让学生所处的环境赏识化,让他们围多些合格的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少些不合格的老师和家长: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
二、让学生所经历的学科考试多元化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的童谣虽有些极端,却也是不少学生面临的无奈!不少学校说的是“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搞的却是“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氛围里,由于教师作为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而缺乏教学的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致使学生处在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创新目标统辖的课程知识的“储存器”,并无奈地接受繁琐的标准化试题对课程知识“复制”程度的检测,从而被严重抑制了灵性思维和创新智慧的发挥。更糟糕的是,考试本是老师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手段,现在却成了择优汰劣的最终极、最权威的教学行为!一次次纸笔测试,一次次让差生们身受煎熬。如同鱼池中的强化玻璃,每当出现一些裂纹,老师们又会将试题的难度提高一个系数,让差生们仅有的自信丧失殆尽。学校不会因为考虑差生们而降低试题的难度,更不会因为差生们的表现而重新组织考试!差生们只能如鲨鱼一般“认命”,任何努力可能都是徒劳的。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潜在人才。他们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弱点和强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便可以取得惊人的成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金矿,一座等待开掘的金矿。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勤能够补拙,成功者常常不是智商最高者,怎么能够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断言你不行,他没希望了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理科考试不及格的大文豪郭沫若、文学艺术“不可造就之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无论是教学或是检测都应作出多样化的选择。学科评价不是让学生与别人比较,而应是与自己比较;不是在一个假设的环境中,简单的“纸笔考试”,而应是强调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在自然状态下看学生的表现和成长过程。考试的结果只能被认作是学生智能的部分表现,它不是学生智能的惟一指数,也不应与其他人比较排序,而应将学生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加以比较。
俗话说: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让学生所经历的学科考试多元化,让他们基本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让他们的特长更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吧!
三、让学生拥有的自信最大化
鲨鱼的悲剧除了实验人员制造的环境使然外,也有其自身的个性缺陷——以往经验作祟,缺乏向着目标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倘若鲨鱼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再试一次,或者实验人员协助一次,鲨鱼还会成为最懦弱的鱼吗?校园内的差生们缺乏的也正是这种自信!他们需要来自身坚强性格所拥有的自信,来自老师、家长、同学赏识所产生的自信,来自多次实践成功体验所带来的自信。
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挫折与失败是人生必须面对的经历,成功往往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关键是我们能否运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到一万次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有时失败与挫折并不一定是坏事,失败中孕育着成功,从中可获取做人做事的教训,从中可感悟解决困难,战胜自我的经验,从中可增强继续努力,争取成功的信心!在失败中体验成功的价值,不断磨砺人生。
其次,教师应当熟谙学生的心理,善于激励学生,善于给学生做心理上的辅导,增强“差生们”的自信心。在他们沮丧的时候,要给他们以温暖的抚慰;在他们彷徨的时候,要能够一语惊醒梦中人,在他们放弃的时候,要能够重燃他们对生活的信心。要知道: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带鼓励的话语,都可能会使差生们难以忘怀,并成为促进他们走向成功的动力。
再次,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进行目标激励。通过设置由易到难的奋斗目标,并及时加以肯定,增强“差生们”的上进心。当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反省自己,接受教育。这种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多次体验之后,他们就会形成一种渴望再次成功的冲动,从推动自己由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当最凶猛的鲨鱼变成最懦弱的鱼时,实验人员发出了讥笑;当我们的学生一步步变成鱼池里的鲨鱼时,恐怕谁也笑不出声来了。让我们警醒,别让学校变成鱼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