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是个比较有个性的小女孩,开学这么久了,早上进园常常还要值班老师哄着、牵着才肯进来。到了教室门口后,还是左右徘徊,直到老师再去牵她,这才慢吞吞地坐到小椅子上。区域活动时,也常一个人坐着,在热闹的游戏氛围中更显得孤单寂寞冷。我走过去喊她和小朋友一起玩,她朝我摇摇头。“你看小朋友玩得多开心!”我继续努力劝说,并递给她一个游戏圈。可小姑娘还是瘪着嘴,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

针对甜甜在园的情况,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通过了解得知甜甜从小由奶奶一人带,奶奶还要起早贪黑忙碌农田活计,亲子陪伴少之甚少。爸爸妈妈虽然不在外地,但工作较忙,平时不大管教孩子,甚至对老师发的信息都不能及时查看。我不禁心生焦虑:家庭教育的缺席、亲子陪伴的缺失,给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无疑带来了影响。

为此,我为甜甜制定了教育的“个性菜单”,从改变甜甜和改变家长两方面入手。在学校里,我有意识多与甜甜交流,让她感到老师的关爱,慢慢放下对环境的戒备,自然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在班级中,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她在集体里树立起自信心。主动创造让孩子合群的条件,让她感觉到与小朋友交往是—件快乐的事情。

根据家长的特点,我采用电话、微信的沟通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举办的“父母学校”公益讲座,建立学习意识,重视家庭教育,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于特殊儿童和家长,教师既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既不能急躁,也要随时调整策略。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四次……总会等到开出“甜甜”的花的那一天的。


(本文发表于姜堰日报·教育周刊) 2020年9月6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