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是古时候读书人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
而我们当代的教师不一样。我们的教师能撑船,而且是会船,天下会船数溱潼的会船,还具有一半娱乐一半竞技性质。
里下河撑会船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些汉子从青年就开始接触会船,不知不觉一撑就十几年二十几年。里下河每个村子都对撑会船有情结,到了清明就要撑一次,热热闹闹的,有仪式感。淤溪、溱潼、俞垛这些里下河代表镇都是撑船的“老牌劲旅”,一到比赛,就全身充血,嗷嗷直叫的,像《亮剑》里的李云龙。
我们这支撑会船的队伍是临时拉起来的,队员们来自各个学校。最初的要求很简单,会游泳能拿起竹篙就行。可从组队开始,每次训练都有任务目标要达成:第一次要掌握下篙拔篙的技巧;第二次要选拔确定头篙尾篙;第三次要做到下篙配合锣声鼓点,掌舵的要应对各种情况;第四次就是整体的磨合。毕竟集中训练的机会只有四次,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聚一次难,所以在训练时只有把时间的效益作用发挥到最大。
比赛就是比赛。预赛那天,250米的水上赛道上,左右是虎视眈眈的乡镇和机关代表队,大家都志在必得,势争头名。实力在那里,几乎兵不血刃,教育系统的两支队伍都进入复赛,也就是进入前二十名。这里的兵不血刃是真,但还是出了点小状况的,有三位篙子手因为用力过猛虎口裂开了;一位篙子手竹刺扎进手里到晚上才知道。临阵换人是兵家大忌,但也是迫于无奈。总之,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念头,步调一致向前进,争做篙中第一流。
复赛是“五一”节假期的第三天,大伙儿克服了诸多主观与客观因素,说实话谁家节日里不想出去转转,谁家节日里不想陪陪家人,哪怕就是在家里弄弄花草听听音乐看看闲书也是舒适,但是为了教育系统集体的荣誉,大家都来了。
上午的半决赛,我们带了矿泉水、面包,再看看其他队,都是红牛、士力架,这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寒碜,但我们依然是两个小组第一,唯一的遗憾就是第四组整体实力不足,教育二队没有进入决赛,城区教师队很体面地离开了赛场。问了我们的队员,坐在椅子上有点难受。比赛过程中,我有种血往上涌的感觉,甚至觉得喉咙都能闻到血腥味。250米,2分多钟,竹篙一上一下200多次,大家都是拼了。
中午,我们的一队在溱湖观礼台的草地上休息,只为了下午的奋力一搏。
比赛开始,我们在三号赛道,一出发就开始领先,一直一直领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成绩。这一次下来,大家没有说什么,只是喝水,看着本场比赛第二组的成绩。
我们的教育一队,6位体育老师,平均年龄50岁左右,4次集训,1分57秒,破2分钟大关,冠军。
我在现场,喉咙有点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