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小学办公室副主任一晃就一年多了。回首这段日子,各种滋味难以言表,怕是只有我家地板上那一地抓掉的头发最清楚。无数个为了制作公众号绞尽脑汁撰写文案、精心排版配图的夜晚,为了视频号学习拍摄技巧、钻研剪辑特效,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的夜晚,压力如影随形。好在这每一丝焦虑、每一份疲惫,都在视频号后台数据的攀升中烟消云散。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虽也和视频制作打过交道,却只是停留在极为基础的层面。那时,所谓的视频制作,不过是把一堆照片按顺序排列,再配上合适的音乐,做成简单的图片视频。整个过程谈不上什么技巧,更多像是一种对素材的简单拼凑,和如今要做的宣传视频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
2024年春节的喜庆氛围仍氤氲在大街小巷,我便接受了一份全新且充满挑战的工作——担任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做好学校新闻报道以及宣传工作。起初,宣传工作主要依托学校公众号有序推进,日常任务虽算不上繁重复杂,但也需按部就班、一丝不苟地完成。陈强副校长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与前瞻性的眼光,提出开拓学校官方视频号这一创新性宣传渠道的想法,在他看来,这将成为展示学校风采、传递校园文化的崭新窗口。随后,学校视频号顺利开通上线。然而,新的难题却接踵而至,我们如同置身于一片创作的荒原,面对这全新的宣传平台,竟一时毫无拍摄思路,视频号刚起步便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如同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鸟,难以振翅高飞。
直到2024年秋学期,丁俊华书记到我校任职,提出了“让生长可见”的办学理念,一下子就给我们的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学校的特色活动,我马上在视频号创建了“铁娃三项”和“跨学科学习之诗词新唱”两个合集,打算就从这儿打开视频号宣传的新局面。 于是,我们视频号的第一个视频“跨学科学习之诗词新唱——《出塞》”就由此诞生。那时候,我没什么经验,整个视频做得很简单,拍摄手法也很原始,就把摄像机固定好,录下学生们吟唱的全过程。这样拍出来的视频,能记录活动内容,但发出去后没啥人关注,点击量寥寥无几,点赞和转发更是少得可怜。
我心里清楚,这样的视频肯定不行,根本没法把学校的特色展现出来。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提升拍摄和剪辑技能。只要有空,我就上网搜教程,一帧一帧地学运镜技巧,推、拉、摇、移之间,画面一下就有了动感,能抓住学生们的精彩瞬间;研究各种特效,给视频加上奇幻色彩,让画面变得更有意思;还学会了插入关键帧、使用画中画和蒙版,把画面巧妙叠加,做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每次学到新技巧,我都赶紧在之后的拍摄里试试。慢慢地,我们的视频质量越来越好。拍“铁娃三项”的时候,我用运镜全方位展示了学生们在运动场上的拼搏劲儿;做“诗词新唱”视频,用特效和画中画把诗词意境和学生表演融合起来。效果立竿见影,视频的点击量、点赞人数还有转发量就像坐了火箭一样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师生、家长还有社会人士开始关注我们学校的视频号。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们的视频号得到了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和赞赏。有一次,好几位领导私下询问丁书记,我们《铁娃三项》的视频是不是请专业广告公司拍摄制作的。丁书记满脸自豪,底气十足地告诉他们,这都是我们学校办公室倾力打造的。(这也是后来在办公会上丁书记透露出来的)听到这话,我心里像被暖阳照着,暖烘烘的。这既是对我之前努力的肯定,更是我今后在宣传工作上不断奋进的强大动力。
站在当下,回望这一年在宣传工作道路上的摸爬滚打,那些熬过的夜、反复修改的脚本、绞尽脑汁想创意的时刻仍历历在目。曾经在黑暗中摸索的自己,如今已能在光影与文字间漫步。这份成长,是岁月馈赠的珍贵礼物。未来的宣传之路,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更棘手的难题,但我已无所畏惧。每一次按下拍摄键,每一次剪辑视频,都是我向目标迈进的坚实一步。我会带着这份热爱与执着,在这条充满意义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以笔为剑、以镜头为眼,继续用手中的宣传工具,记录学校的蓬勃发展,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学校的风采,将我们张小的生长之势呈现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