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大巴,随着既像综合实践体验,又似秋游玩耍的六(1)班的36个孩子,又一次前往溱湖湿地公园。

步入大门,上得喜鹊湖的游船,男导游从小蜜蜂中淌出的漫言轻语,一如既往汩汩着喜鹊湖的由来、老镇的文化,以及孩子们听来错认为是各显神通过海的“溱湖八仙”,而我只对其中的一句“九龙归鹊”感些兴趣。不由打开iPhone6,对着湖面乱拍起来。湖心小岛芦苇作裙,树木葱茏,不见鸟儿盘飞,该是躲在林荫中嬉戏吧。

上岸,进入展厅,见星星点点萤火在芦苇间若隐若现,似天上,似水中,仙境一般。

我恍入童年,顿时想起那时每到傍晚家家搬到外面吃饭乘凉的长桌,想起那些光着上身边纳凉边讲鬼故事吓人的大娘、大伯、奶奶们,想起“虎宝”那迷人的二胡与竹笛,更想起村边的那条小河,那里曾有着同样的芦苇,闪烁着同样的萤火。我们都是在她的怀抱里边喝边耍,渐渐长大。虽然久远,萤火依然闪烁,因为我常在梦里把它们轻轻地擦亮。

一路随着孩子们的笑声走来,可我的眼睛总游离于远处与深处。很想向船娘们贾一只小木船,慢慢地荡向小河的尽头,不要吆喝与嬉笑,不要水花的拍打,一个人在河道里聆听船底与水草轻轻擦过的声音,静静地看着船边鱼儿们漾出的水花,等候倦飞的小鸟在船蓬上息下双羽,任由低垂的丝绦抚慰着面颊……

随意跳上岸去,林间游走,不辨方向。

身边的玲儿问:走丢了咱办?我说就自由地在里面生活,融入其中。孩子觉得是玩笑话,但却是我此时的真心。好想让自己留住其间,河边种菜、河间网鱼,低矮的草舍,时而用木棍支开窗户,随性点击,随意而发。抬眼,便见一幅天然的风景画——残荷三五枝、鸟儿一两只、垂着的柳枝作题拔、一朵红莲点印着。浑然天成,无雕饰。 

天堂在人间。

在湿地公园留住,非易事。但想回到村旁的小河边走走,实是易事,在那片土地上留着我们许多童年的记忆。

天堂正在那里。

 

   (一五年十一月八日午后于三垛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