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读者》无意看到“无利不起早”一言,不由叩问自己,你最近也起早到校给学生检查作业了,是图何“利”?为了考得好点,考核得优,还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显摆,得以信任。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更觉是得以清闲,能早些到校了,早些做掉些事,好让白天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也好像是觉得在上课前把昨晚的作业处理好,对学生学习新知益多多。有老师见我早到了,说这个班的孩子花了时间不见得好,意思是白费蜡,每当听起,总想起亡羊补牢,更何况放眼全校,好像能套用这个意思的不仅本班。而且,因为我的早起,渐觉圈里的羊不少了,而且产仔了,这也许就是“利”吧。

 隔壁同级六(2)陈老师,同教数学,六十有几,退休之人,比我更起早,即便全班均分一百,也不会多出分文,无利可图。为啥?人格使然,秉性使然,应其言,一辈子不懂得马虎,此言可百赞。

隔壁五(2)毛老师,五十大几,每日比陈老师更起早,先在家照应近乎植物人的胞弟的起居与早中的餐饮,再到校与我们共同早战,如此累月积年,无怨无悔。图何利,无利可图。为啥?图得的是左邻右舍的赞叹与家长的信任,此举可万赞。

确实,校长在会上的三番五次的表扬,是“利”。陈毛二位老师,已经工作一辈子了,年年如此,如果图的是这些,他们早就会觉得累了,可是他们几十年乐此不疲,坚信非“利”支撑,更因为他们津津乐“道”。

我自觉没有陈毛二位老师那么无利,利心犹存,每当发表一篇博文或在教育网发表一则校园报道,隔段时间就会点开看看,看看阅读人数,别人的评价,心里会暗暗高兴好一阵,几乎忘了自己撰写时的快乐了。

人生在世,求利求名无可厚非,只要做到不损人利已就可以了。名利之心未必不可以成为一种人生的正能量。

“存在过就像没有存在一样”也许是修道之人的最终境界吧。

  

    (十一月一日午后于三垛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