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晚,在从女儿上学租住的宿舍烧好大半吊水后,去路上接上晚自习回家的女儿时,在路头遇到女儿正和上学期与她同在七班的女同学谈得正欢,这位女同学我曾听女儿常说起过,她是一个半汉族(母)半新疆维吾尔族(父)的学生,母亲是这所学校的英语老师,晚上接女儿下自习的路上,几乎天天见,她从不与家人一起走(我们租住的房子与她妈妈分配的校住房在同一个小区)。她的衣着与从不同,新汉组合,上装常穿我们这儿的短夹克之类,下装常是新疆风格的大叉裙,脚着半高皮靴,身材比女儿矮半头,微胖。
这位卓同学的还是比较优秀的,就是数学不理想,年前的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150分的试卷,慧考了133分)年后,转到一班去了,也常听女儿说过一班的数学强些(数学是班主任)。在路口见着她俩时,只听女儿很是投入激情地说着“你的数学怎么这么好了,你们班的数学太好了,这一次的考试(最近的一次数学年级综合考试,总分120分)我们班只有三个过关的,你们班有那么多人过关,我才考了108分,你考了109分,你们是怎么考的?” 在女儿的一再追问下,卓同学笑着说道“我们班的数学老师人很好,大家都很喜欢他,也许都想帮他把数学考得好些吧。”“叔叔好!”这时她看见了站在一旁的我。“再见!”
这位老师我是不熟悉的,但是从她的学生的一言之中,可以想见其在学生心中是很有信的,深信不疑。
想要让学生能够亲其师,最根本之处是老师们先要亲其生。开学初,看了两节数学课(一节是张齐华的《24时记时法》,一节是徐长青的《重复》),张老师在课堂上能够搂着学生听学生在讲台上回答,经常蹲着身子听学生在黑板前讲解,经常把自己的身体大大地弯向发言的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及时给予轻捷风趣的激励评价。徐老师,一堂《重复》课,设计如同一台小品剧,亲和平实的语言,学生轻盈地参与,个个环节都把学生融成一片,把自己与学生融成一片。
像张徐两位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亲其生,孩子们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任何的压抑,有的是轻松与有趣。教育家霍懋征在课堂上,她对学生的表现或耐心引导点拨,或表扬鼓励,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沙华中主任在张沐小学执教《庐山的云雾》时指出课堂教学就是聊天式的谈话,不也正是亲其生的一种表现吗?
教师应当俯下身去,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善待学生的过错,宽容学生的无知。多一点赞赏,多一点笑容,多一点慈爱……让学生多一点获得展示的机会,多一点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师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件小事的处理,都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迹,乃至影响其一生。
教育有时如同橡皮筋,你一放手,就会伤害另一头,只有两厢情愿,才能一直快乐……
为人师者,该应“心慈而善教”吧。
(壬辰二月六日于三垛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