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一节低年级的几何图形课,由于学生年龄小,天生好玩,又加上学具多,有些孩子就很难控制自己,手中总是玩弄着那些学具。

陈学兵是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同学。老师讲的话他全然不顾,一个劲地在书上用长方体和七八个小正方体在拼塔着。老师布置完成书上的边图题时,他也是全然不知。我终于忍不住轻轻地伸手过去把他玩得正起兴的学具抓了四五个。他抬头看了看我,很有些紧张,忙把剩下的几个学具挪到一旁,身体也坐正了,手也放平了,见别的同学在画着什么,瞟了一眼同桌,连忙拿尺在书上连起图形来,连得还不错,全对。接下来的几分钟他都能认真听讲,我就又轻轻把我抓来的学具放到他的书旁,他也轻轻地把它们挪到一旁,看来是要认真听讲了。这时我又看到在后面一排的一个男同学也在玩学具和小泥娃娃。我于是把坐的小圆凳向后挪了一桌,靠近了那个小男孩,由于玩得很入神,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移动,我同样轻轻地伸手从他的手中抓过一些学具和一个泥娃娃来,同样他也有些紧张,看了看同桌,拿起铅笔做起书中填空来。见他能认真思考题目,过了一会儿,我也把手中的东西轻轻地放到了他的书旁。我为自己的做法感到得意,心想让这些不听讲的孩子听讲起来,其实方法就这么简单。

可当我再调头看陈学兵时,只见他又一个劲地在书上拼起小圆片来了。我顿感眼镜大跌,刚才的那点得意,让我感到很不自在。我又小心地挪到陈学兵的旁边,他没发现我,我又一次轻轻地抓过他手中的小圆片,他又安心听起讲来了。再回头看玩小泥人的男孩,也是玩心不改,正专心地玩着文具盒中的一堆白方块状的东西。

从这两个小男孩的前后变化不难看出老师威信的可怜。一开始我坐在他的一旁,他没有感觉到我这个老师的威信,一直不注意听讲,自己玩自己的。等我收了他的玩具,他才感觉到了一旁这位老师的威信,认真学习起来,但是时间不长,他又把我这位老师的威信抛到脑后了,仍就玩自己的,等再次收了他的玩具后,我这个老师才又有了几分钟的威信。

我不觉对自已刚才的举动感到时可怜。本来想用小小的收缴以示惩戒,建立威信,可效果甚微。借此树立的威信是如此的脆弱。

这样的举动我们平时用得少吗?但是我们都在这些举动中真正在学生的心中竖起威信了吗?

听写词语错了,错的写上几遍。计算题算错了,另加计算。书写太差,重新抄写。书背不完,让他站到老师跟前读。上课不听讲,站在位上听。做操不认真,站到队伍前面去。家庭作业不做或不全,伏到讲台上写。范了错误,责令带家长。……

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也许能背完一篇课文,写好一页作业,认真听讲十分钟,补全当天的作业,做对几道题……我们老师的威信像是长了些。但是时间不长,书写仍涂,计算仍错,书仍不背,作业仍缺,上课仍玩,做操仍差,废纸照抛……老毛病又卷土重来。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老师的威信不够。显然,靠上面的这些举动建立起来的一点点所谓威信是虚假的。

长此以往,恐怕连几分钟的威信都会丧失了。

我们的备课往往只注重如何传授好知识,却很少关注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因而大部分的课堂都有些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摆到低年级的课堂,就是玩的学生多,摆到中高年级的课堂,就是听多言少、无精打采。这样的课堂很容易让老师的课堂威信逐渐丢失掉。

失去课堂威信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学生不愿意思考举手回答你的问题了。

调动不了学生学习激情的课堂都有灌注式教学的嫌疑。

课堂上师生间有价值的答问交流很少的老师,往往都喜欢建立虚假威信。要不然就是破罐破摔,放任自流,连所谓的虚假威信都不要,课堂乱七八糟。

此外,还有——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但是自己的课堂却是平淡无味。

要求学生课堂活跃,自己却是冷若冰霜,毫无激情。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批改却很拖拉。

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黑板上却是龙飞凤舞。

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自己却经常出口成“脏”。

要求学生不停地打扫,自己却见“脏”不理,只动口不动手。

……

这些点点滴滴,都会让老师的威信逐渐丧失,而只能靠虚假威信来维持自己的师道尊严。

 

如何建立真威信呢?

当你用精典贴切的教学过程,形象直观的情境(可以是课件,也可是自己设计的教学用具),优美亲切的语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引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

当你为了领悟一段感人的文字而与学生情不自禁流下眼泪的时候;

当你把学生笔下的丑小鸭指导成小天鹅的时候;

当你经常弯下腰检起课桌旁的废纸的时候;

当学生感觉不舒服,你躬身问寒问暖,并用手抚摸他们额头的时候;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你和他同坐一条长板凳并肩讲解的时候;

当你同学生共同遵守校规班纪的时候;

当你面对学生微笑的时候;

……

都是你建立直正威信的时候。

 

 

(于三垛书屋     09929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