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路径探索

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品德的需要,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从小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的必要性

(一)纠正小学教育过程中存在德育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部分小学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度的追求文化课程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大趋势下,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应该及时纠正。

德育教育意识的淡薄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上,也同样体现在家庭教育上。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唯“分”考量,几乎是家长的一贯作风。纵容和娇惯,加之德育教育的不够重视,容易让学生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因此,加强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纪律涣散、个人自律性差、自私自利、集体意识差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在学习期间与他人的相处,也不利于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学生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得到思想道德的良好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其对社会和事物的认知有所偏差,这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其自我成长。

(三)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有助于宣扬我国传统文明和优秀道德品质。我国是文明古国,向来是礼仪之邦。从小学班级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宣传我国的传统美德,通过优秀的事例鼓舞人、感动人,达到弘扬和继承传统美德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路径探索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模仿力很强的时期,学生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周围人的言行进行模仿和学习。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具有传播正能量的义务,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榜样,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

(二)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讲解,通俗易懂。教师在思想道德教育时,经常走入理论说教的死胡同,这样形势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是枯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德育教育,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注重生活中的点滴,学习身边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精神力量,学生可以很容易感知品德高尚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以身边真实题材为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德育教学要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面对网络上的众多资源,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讲解,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讲述。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课堂效果难以有效提高。而多媒体形式呈现出生动的音效和多样的色彩,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够很好的提高德育教育课堂效果。

(四)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积极引导和良好教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从日常行为中帮助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习惯,通过鼓励式教育,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增强团队意识和荣誉感,让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健康成长。

结论:学生在小学阶段处于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养成阶段,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功能开发,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育成果。同时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和日常行为的指导,强化德育效果,逐步培养其学生良好的行为品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成长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