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转变
网上有一则这样的广告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说方言我啥么也听不明白。——请讲普通话!!!
“普通话”这个词一点也不陌生,在我们生活当中处处回荡着这样的声标,一直不觉得学习普通话是难题,可是从上师范以来,才察觉说好普通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接触的都是一个地方的人,都习惯用方言来交流,觉得这样更有亲近感,没有距离感。而且当时就在想,我们学习的时候都是用普通话,那用起来也不是很难嘛,也就没想过要专门学习这门语言。可是到了大学,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所以不得不用普通话来交流。可是这时候才发觉自己方言口音挺重,交流起来也就不是很顺畅。 在上师范时自己也是勉勉强强考级,出来上岗之后才知道跟别人的差距很大。
一开始讲普通话特别的别扭,舌头不知道放哪儿,与人交流时都要在心里先想想该怎么说,然后才有勇气说出口,生怕别人取笑,上课的时候也是,会准备很长时间,想想不要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出笑话,但笑话还是难免的,读着题目突然觉得字读错了,舌头转不过弯,学生在下面起哄了,表面没什么,可是心里是难受的。下定决心跟着语文老师后面练习、读着,想让自己更熟练点,最夸张的时段是每读一个字,脑袋里会出现那个字的音标,总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想着用各种方法使自己有所提高:利用录音让自己明白哪些地方读错了;请教语文老师,及时的纠正不正确的读音;甚至跟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后面读,也许有人会觉得不好意思,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读的比我们还要好、还要准确······
不习惯是一个过程,被别人笑也是一种进步,上次有个同事去考普通话遇到一件事:一大群人在吵架,他这时开玩笑的说:“你们扛丧(吵架)的水平可以过二甲了。”后来说给我们听,笑的是前俯后仰,也许是一个笑话,可是普通话与方言夹在一起说,是挺别扭的。而现在我已经从以前的不习惯慢慢的习惯起来,在与人交谈时,不经意间就会冒出普通话,想想自己也挺奇怪的,完全是种不自觉,没有提前的预设,也没有提前准备。也许从不习惯到习惯就是一个多说、多练的过程,只要坚持就会看到曙光的一天。
在当今社会中,应人人都会说普通话。同时也让普通话成为我们学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吧!